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空无人。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从弟子女十人所,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小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苦为河伯娶妇,□故贫。
②以故城中□空无人。
③得□求好女,后日送之。
④叩头□破,额血流地。
A.①以  ②以  ③更  ④因
B.①乃  ②益  ③若  ④因
C.①以  ②益  ③更  ④且
D.①乃  ②以  ③若  ④且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好:喜爱。
B.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将:带领。
C.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趣:催促。
D.烦三老为入白之 白:禀告。
【小题3】“既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湮没,溺其人民。”从这个复句的第一层看,其类型是 ( )
A.递进复句
B.假设复句
C.因果复句
D.转折复句
【小题4】下列叙述核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门豹担任耶令之始,就问及人民的疾苦。百姓担心不为河伯娶妇将遭受大水灾害,西门豹表示要积极支持娶妇的做法。
B.为河伯娶妇的场面浩大,观看者达到数千人。西门豹以需要换女子为由,要大巫妪及其弟子通报河伯,并把她们投入水中。
C.西门豹又借口巫妪及其弟子不会办事再将三老投入河中。这使得那些主张为河伯娶妇的人胆战心惊,娶妇一事从此作罢。
D.西门豹发动民众开辟水渠,引水灌溉民田,使百姓长期受益。他自己也因为治理耶地卓有政绩而名扬天下,受到高度评价。
【小题5】把第一部分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2)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5 12:5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①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②。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家丈人,东家,主人   ②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B.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C.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D.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而社稷幸得血食”中的“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用来指国家。
B.“而社稷幸得血食”中的“血食”是一个词,指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C.“其明年”中的“明年”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明年,在这指“第二年”。
D.“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中的诸侯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皇帝,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供述职。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之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节选自《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媪:对老年妇女的敬称。
B.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欠款。
C.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阑:尽兴,畅快。
D.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十里(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亭长”为一亭之长官。
B.本文“高祖”是指刘季,这是其庙号,应该是在其去世之后才有的称呼。
C.“箕帚妾”是谦辞。字面意思是“拿着簸箕扫帚打扫房屋的小妾”,这里是吕公欲把自己女儿嫁于刘季为妻的委婉说法。
D.“龙颜”是说刘邦有帝王之相,而不是说长得像龙的形状: “武负、王姐见其上常有龙”也是说刘邦孔武威严,而不是确指其身上有龙的幻影。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B.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C.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D.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志向不小。看到秦皇帝时,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这符合刘邦当时平民的身分,也可以说这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B.刘邦狡诈无赖。他不持一钱而诈称“贺钱万”,他“好酒及色”,这些都暴露了他狡诈无赖的一面,也是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写作精神的体现。
C.吕公富有远见。吕公妻子想把女儿嫁给沛县县令,但吕公“见高祖状貌”后,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刘邦的面相,便执意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D.刘邦豁达大度。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这是他性格中的另一面,这也是他能容人、善用人的性格基础。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日“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    宗:尊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首阳山 ②贪财货,好美姬
B.①积仁洁行如此饿死 ②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①亦各从志也 ②吾还也
D.①岂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具告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2)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看问、慰问)
B.臣从,老不能(合适)
C.至邺,魏王令代晋鄙(假托国君命令)
D.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路,引导)
【小题2】下列“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北救赵西却秦
A.士无贤不肖,皆谦礼交之
B.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
C.复请之,事必危矣
D.今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小题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翻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
B.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翻译: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
C.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翻译:晋鄙是一个有威势的老将,往往不会听从我的命令,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
D.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翻译: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凭借这个给公子送行。
【小题4】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一开始,就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请在本段中概括出能体现信陵君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兵 兵:兵器
D.夫子曰:“辩哉! ”   辩:通“辨”,区别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类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则由无所施其勇   吾其还也
C.子路抗手而对曰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夫子何选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
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D.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