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鸿门宴》中一段文字,并对比相关语句,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C.仲永指物作诗立就,邑人D.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小题2】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相同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不内B.沛公霸上
C.范增数项王D.人如恐不胜
【小题3】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B.常以身蔽沛公
C.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然则通巫峡,南极潇湘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5】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B.皆白衣冠以送其行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燕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小题6】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请辞决矣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背德也
C.不义也,不如因善遇D.使杞子、杨孙戍,乃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1:4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己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毗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避仇,与母、姊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     就:完成
【小题2】文中划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B.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C.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伸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D.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C.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死侠累。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数没。(《荆轲剌秦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徳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B.平伐其功   伐:夸耀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D.明道徳之广崇 明:阐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喻楚怀王不够贤明。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其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节
B.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随意
C.赵使者蔺相如 引:拉
D.廷见相如   卒:通“猝”,仓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君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邻厚,君之薄也 而绝秦、赵
C.若舍郑为东道主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设九宾礼于廷
【小题3】下列对课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为了摆脱“且贰于楚也”的嫌疑,在游说秦君的时候,应该是避开了各方的耳目,趁着夜色而出,瞒着大家私下里对秦君进行劝说。
B.蔺相如来秦之前就想好了先“令人持璧归”,再回顾两国的历史,分析两国的现状,采用了稳妥应对的策略,因而人、璧两全,不辱于诸侯。
C.烛之武此行考虑的是为了郑国的利益,但他在说辞里处处表现出来的却是为秦国着想,这样就容易使秦君入耳入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D.两段选文都是说服秦国君主,都是将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须眉毕现,展现了司马迁在人物刻画上的艺术成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 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④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⑤。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⑥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秦始皇本纪

注①除道:修路。除,治。②堑:挖。堙:填塞。③阁道:即“复道”。④表:标志。⑤阁道:古星名,属奎宿。汉:天河,银河。莹室:古星名,属室宿。⑥隐宫:宫刑。

【小题1】甲文出自《阿房宫》,乙文选自《 •秦始皇本纪》。
【小题2】解释加点字。
(1)廊腰回(__________)
(2)之咸阳(__________)
【小题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以象天极阁道汉抵营室也
A.断、断绝
B.穿过、经过
C.横渡、渡过
D.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小题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欲更择名名之
A.命令
B.善,美,好
C.使,让
D.时令,时节
【小题5】下列选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西折     泉涓涓始流
B.表南山巅以为阙   审容膝易安
C.表南山之巅为阙  农人告余春及
D.复道,自阿房渡渭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小题6】翻译划线句。
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小题7】与乙文的叙述相比,甲文运用想象虚构了阿房宫的规模以及其中的建筑,与史实有出入, 你认为这种写法可取吗?说说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相如既归,赵王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如为上大夫 拜:授予官职B.其后秦伐赵,石城 拔:攻下
C.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D.左右欲相如 刃:刀子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请奉盆缶秦王,相娱乐
A.赵王为贤大夫B.赵亦盛设兵待秦
C.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D.相如功大
【小题3】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B.于是相如前进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小题4】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渑池之会是秦王玩弄的又一次阴谋,名曰“为好”,实则欲侮辱赵国,甚至劫持赵王。但蔺相如事先做好准备,相会时运用策略针锋相对,使秦王的阴谋彻底落空。
B.渑池会前,廉颇和蔺相如都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廉颇向赵王诀别时说“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表明他对赵国前途的深谋远虑。
C.渑池之会正面描写蔺相如在外交斗争中机智勇敢的精神,侧面描写廉颇在军事斗争中所起的重大后卫作用。
D.渑池会上,主要在秦王和赵王之间,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对秦王展开的攻势,赵王针锋相对,使秦王不得不转攻为守,以至秦王的阴谋不仅没得逞,自己反而受辱。
【小题5】翻译
⑴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⑵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