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面一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A.首句中“弄”字十分传神,将山光物态在春天阳光照耀下不断变化的情景十分贴切地描绘了出来。
B.第三句中用“纵使”将上文意思作一转折,又与后文“亦”相呼应,使读者对诗人提出的“莫为”之意,更加清晰。
C.诗人通过山行景色的描写,有景有情,层层深入,虽然全诗不见一个“留”字,但“留客”之意却显而易见。
D.本诗通过一系列的形象,主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不要轻易回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5 12:5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人也。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冠绝当时。妹适东莞刘穆之子宪之。穆之闻其美才,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
后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及武帝北代,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道中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赏。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不为之下,亮甚疾焉。
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延之忿于众中折之曰:“昔陈元方与孔元骏齐年文学,元骏拜元方于床下,今君何得不见拜?”淑无以对。
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湛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文帝所赏,朝廷政事多与之谋,遂士庶归仰。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參乘,袁丝正色,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上变色。居身俭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三十年,致事
元凶弑立,以为光禄大夫。长子竣为孝武南中郎谘议参军。孝武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
(颜)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几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牛车,逢竣卤簿,即屏住道侧。见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孝建三年卒,年七十三。赠特进,曰宪子。
(《南史・列传二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B.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C.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D.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子,古代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B.致事,指一个人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专门担任与之相关的职务。
C.登阼,登上帝位。阼,本指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阼也指帝位。
D.谥,谥号,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给子的具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延之颇有才华。他饱读天下的诗书,写的文章也冠绝一时,并且他作的两首诗曾得到谢晦、傅亮的赞赏。
B.颜延之遭人嫉恨。他曾因恃恃才傲物,不愿为傅亮之下,被傅亮嫉恨;也曾因出言不逊被袁淑和刘湛等人痛恨。
C.颜延之敢于直言。他曾因文帝器重沙门释慧琳而出言惹怒皇上;他还曾直言劝诫颜竣,让他好自为之。
D.颜延之居身俭约。他不谋求财物利益,穿布衣,吃粗食;儿子颜竣有了地位后,送的东西颜之不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妹适东莞刘穆之子宪之。穆之闻其美才,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
(2)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刘日西山    薄:迫近
B.臣洗马 除:革除
C.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D.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自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之进退,实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尤甚
B.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①但刘日薄西山 ②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日短也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首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