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所趋异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狂惑。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报任安书》)

(二)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小题1】以下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剌谬:错误
B.之所趋异也  用:因为
C.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言简义深
D.其文直,其事  核:翔实正确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喟然而叹曰
B.太史公执迁手泣曰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
C.居忽忽若有所亡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以通狂惑 正色邪
【小题3】下列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从任安情意恳切的来信中似乎读出了抱怨,因为遭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已无力完成任安所嘱托的推举贤才的任务,为此,司马迁提笔写下这封回信。
B.司马迁原本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的生活,四处出游考察,观察儒风,学习礼节,遗憾的是未能参加天子的封禅大典,郁郁寡欢。
C.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隐忍苟活,奋发图强,着手记述从皇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写就史学巨著。
D.《报任安书》从大的段落上看,层次明晰,逻辑性强;但从细节上看,又常常不厌重复。这些小的重复反而给人一种曲折反复、滔滔不尽之态,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一腔急于宣泄的悲愤心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迁 既 死 后 其 书 稍 出 宣 帝 时 迁 外 孙 平 通 侯 杨 恽 祖 述 其 书 遂 宣布 焉 至 王 莽 时 求 封 迁 后 为 史 通 子
【小题5】翻译
(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7 01: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4】翻译文中和教材中的句子。
(1)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吾为若德
(3)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

(节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在文中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适”,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头叩地而拜,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
D.符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遣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作,上刻文字,分为两半,各执其一,合二为方生效。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同类题3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荆轲刺秦王》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疑其有改悔     吾其还也
B.皆白衣冠以送之 以其无礼于晋
C.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不知计之所出耳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变徽是徽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滑稽列传(节选)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注)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忠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日:“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掾功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北海太守行在所   诣:往,到
B.是自誉自功   伐:征伐
C.王先生怀钱洁酒   徒:只,仅仅
D.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您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