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②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①壖(mà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蠕:庙门外的隙地。②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错计策  善:使……善,改进
B.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开凿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 难:反对
D.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取道,从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为上言之 得夜见汉使,自陈道
B.以其辩得太子 大王亦赦臣
C.吾不忍见祸吾身 事如此,此必
D.变古乱常,不死则 今君乃赵走燕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小题4】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写法和太史公赞语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晃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B.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
C.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风范。
D.太史公赞语中对晁错颇有微辞,主要是批评他专权自用、欲报私仇,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反以亡躯”,则是势所必然。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8 12:26: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与“范增数目项王”中“目”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
B.樊於期乃曰:“为之奈何?”
C.太子既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道芷阳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若亡郑而有意于君,敢烦执事
B.愿得樊将军之首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
C.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千里称也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与“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使杞子、逢孙、杨孙之,乃还
【小题4】翻译文中、下列加横线的句子。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司隶冯方女有国色,避乱扬州。袁术登城见而悦之,遂取焉。诸妇教以将军贵人,重节气,宜数涕泣以示忧愁也。若此,必加重。冯女后见术,每垂泣,术果以为有心,益宠之。诸妇乃共绞杀,陷之于厕,言其哀怨自杀。术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传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后二岁,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节选自《史记》)
灊:音qián,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霍山县。鞅鞅:通“怏怏”。因不满而郁郁不乐。鸱夷革:皮革袋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曰伍举 先:祖先
B.且嚭使人微伺之  微:稍稍
C.令可以为器 器:棺材
D.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    抉:挖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B.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其皆出于此乎
C.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  羡长江之无穷
D.我以死争之于先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2)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小题4】文中吴王夫差“忘恩负义”表现在哪些地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

《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B.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C.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D.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吏、小吏:汉制,县令及丞尉二百石以上,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为小吏。
B.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髡是古代残酷的精神侮辱性刑罚。
C.宗室: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后的母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分管国家和皇室的各项具体事务,由皇帝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治理百姓不可以光靠政治法令,因为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
B.孝景帝时期,晁错用法苛刻严厉,被认为是一个酷吏。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最终遭杀身之祸。
C.宁成为人好胜,无论做下属小官还是做长官,他对上级毫不畏惧,对下属狠戾无情,连宗室豪强都害怕他。
D.关东郡国的一些官吏也很畏惧宁成,他们夸张地认为,如果宁成发怒了,就算在哺乳期的母虎见了也会胆战心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
(2)乃贳贷买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闲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战河南(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沛公不胜杯杓(胜:能承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卑辞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有所消解,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知道樊哙的身份和来意,明知故问,显示自己的威风。
C.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预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