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迁尚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转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涛年逾耳顺,归乡里。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诏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方今风欲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山太常虽尚居丧,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会元皇后崩,遂扶舆还洛。逼迫诏命,自力就职。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摘自《晋书·山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B.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C.以母老辞职/诏日/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D.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起先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随时建议或被询问、差遣,后为各部门要职。
B.“相”,特指丞相,是皇帝手下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是百官之长。
C.“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推毂,就是推车,在此指推举人才。
D.“耳顺”,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可称“花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结有皇亲,升迁非常顺利。他与宣穆后是中表亲,能够见到景帝并得到景帝提拔,被推举为秀才,升为郎中,后转任票骑将军王昶的从事中郎。
B.山涛善于交往,深得左右信任。晚年与和逍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这两家人都位高权重,山涛能够平心处中,使两家不感到遗憾。
C.山涛治理有方,注重提拔人才。冀州风俗鄙薄,经其努力,这里才崇尚贤能,风俗得以改变;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而且都是有才之人。
D.山涛深得器重,常常受到赏赐。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又怜其母年迈,赐藜杖一把;后又因他清廉俭朴无以供养,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2)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8 12:2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禄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日:“任功重真人也,吾违其说言,以至此,复何言哉!”寻察孝廉,郎中,州都仍举为郡中王,固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毫并见羁繁,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②元帝初镇江东,闲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反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留除名,仆射荀崧议以为不可。太宁末。明帝复下语备礼征旭,始下帝崩。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廷谓宝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不行。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郎中(__________)   (2)并不(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尚书以留(   )
A.迟延 B.考核 C.根据 D.计较
(2)事不行(   )
A.终于 B.竟然 C.最终 D.通“境”,境遇,遭遇
【小题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毫并见羁繁,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小题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1)久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
B.(1)以至此 (2)徘徊斗牛之间
C.(1)旭朝廷多故   (2)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1)始下帝崩 (2)墙往往
【小题5】第①段写了蒋秀的言行,其主要作用是
【小题6】依据第②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任旭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抗士将相,有大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

④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有大于江表(______)  (2)太常张华(______)
(3)而志世难(______)    (4)辞都督(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殊邦遐远,容不悉   卒与欢,为刎颈之交
B.遂委身     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C.机三世为将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伐吴役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2)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小题4】根据第②段内容推断,“议者”认为陆机和陆云谁优谁劣?为什么?
【小题5】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审,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实情,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常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寻转中书侍郎。因丁母忧。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留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今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选自《晋书·曹摅传》,有删改)
注:①姑:婆婆。②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置于官署前,以为路障。③国:诸侯的封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B.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C.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D.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古代中央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东汉时与管民政的司徒、管监察的司空并称为三公,分别开府置僚佐。
B.适,本意是往,至。女子到夫家即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出嫁,也称“归”、“嫁”、“许字”等。
C.岁夕,夕是暮的意思,岁夕即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在古代,“元”是一年的开始,“元夕”旧指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相当于“晦”。
D.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即遭逢居丧。朝廷命官须辞职返乡,为父母守孝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摅明察秋毫,断案精准。先是详细调查并洗刷临淄某寡妇的冤情,后又迅速锁定宫门行马失窃案的犯罪嫌疑人。
B.曹摅为人宽厚,体恤百姓。他视察监狱的时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死囚们回家过年,死囚都没有违约,全县的人都叹服其仁德。
C.曹摅忠君爱国,见识高远。齐王同辅政时流露出回归齐地的想法,曹摅希望齐王能够留下来匡振时艰,选拔英才。
D.曹摅英勇杀敌,壮烈牺牲。他担任征南司马时,奉命讨伐流人王逌等,在郦县兵败牺牲,故旧百姓纷纷前来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审,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2)此虽小人,义不吾负,自为诸君任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默,通“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B.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C.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D.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这个称呼也用作明清两代对举人的雅称。
B.服阕,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阙,终了。官员服丧期满,朝廷会重新授予官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C.辟命,征召为官,任命以官职。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D.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琦事亲至孝。父丧悲痛过度,侍奉母亲勤勉,每天都是和颜悦色,并常担心缺少食物供养。母丧期间,堂屋一间免于火灾,其诚心感动上天。
B.何琦不重仕途。迫于供养家人而出仕为官,曾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自娱自乐。后来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同时召他为官,都未从命。
C.何琦节俭寡欲。他与亲邻同甘共苦,丰俭与共,平时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他不让别人随便馈赠,而自己多余的,就会拿来送人。
D.何琦好古博学。他有见识,学识渊博,一直致力于著述立说,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
(2)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2)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