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常以身蔽沛公
A.既封郑B.范增数项王C.太子D.箕踞以骂曰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不然,籍何以至此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5 11:0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
B.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徒吾两人在也
B.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大功 我见相如,必辱
C.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 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D.是舍人相与谏曰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
【小题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在廉颇之”: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B.“口舌为劳”:徒,白白的。口舌:言语。
C.“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臣”在秦汉以前是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中“负荆”是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小题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安,荥阳人也。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因占著名数。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栈道近山。安以为武功小邑,无豪,易高也,安留,代人为求盗、亭父。后为亭长。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当壮剧易处,众人皆喜,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别平,有智略。”明日复合会,会者数百人。任少卿曰:“某子甲何为不来乎?”诸人皆怪其见之疾也。其后除为三老,举为亲民,出为三百石长,治民。坐上行出游共帐不办,斥免。
乃为卫将军舍人,于田仁会,俱为舍人,居门下,同心相爱。此二人家贫,无钱用以将军家监,家监使养恶啮马。两人同床卧,仁窃言曰:“不知人哉家监也!”任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之,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赵禹曰:“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传曰:‘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今有诏举将军舍人者,欲以观将军而能得贤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于是赵禹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家贫无用具也。”将军怒曰:“今两君家自为贫,何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此二人前见,诏问能略相推第也 。田仁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死战斗,仁不及任安。 ”任安对曰:“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不及仁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此两人立名天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小题1】对文中划曲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B.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C.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D.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
【小题2】下列对文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钱用以将军家监    事:侍奉
B.于是赵禹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  悉:全部
C.卫将军见此两人贫,不平 意:意识
D.使士大夫死战斗 乐:乐于,以……为乐
【小题3】下列对文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安在武功时,先代任求盗、亭父的差使,后任亭长、三老。接着又被举荐为亲民的官吏,还被提拔为俸禄300石小县的县令。
B.任安对与骑奴同席而食,深以为耻;同时对公主家的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很想得开,表现得心平气和。
C.田仁认为自己带兵打仗不及任安;任安认为自己评判是非、治理百姓不及田仁。
D.虽然卫将军因任安、田仁两人穷困而歧视他们,但最后在赵禹的举荐下,还是不得不向皇上报告了任、田二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
②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

同类题4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小题1】上面两段文字选自《史记·________》中的故事“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礼节甚(_____)②大王必欲臣(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乃曰:“璧有瑕,请指示王。”B.怒发冲冠
C.相如广成传舍D.秦贪,其强
【小题5】结合上文的细节描写,对《史记》如何塑造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中涓从。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魏王豹反,击魏王于曲阳,生得魏王豹,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候,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盒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参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回:“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颛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悼惠王富于春秋——悼惠王年纪很轻
B.使人厚币请之——派人用丰厚的礼物去请他
C.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曹参于是回避正堂,把盖公舍弃在里面
D.告舍人趣治行——告诉门客,叫他们赶快整理行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参中涓从 比去,手阖门,自语曰
B.参相齐,齐七十城 师道不传也久矣
C.至何死,所推贤唯参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遵勿失,不亦可乎 后人哀之不鉴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B.剖符,帝王封赏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黄老,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
D.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文中指曹参埋怨汉惠帝不关心朝廷政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建立战功,得到封赏。他跟随刘邦起事,平定三秦,生擒魏王,在刘邦称帝后,他辞去汉丞相做了齐国的相国。
B.曹参治齐有方,人称贤相。他采用盖公清净无为的方略治理齐国,让百姓自行安定,使齐国大治,被誉为贤相。
C.曹参不改前制,守业有功。他代萧何做汉相国,做事情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任何变更,丝毫不理政事。
D.曹参不畏皇威,敢于直言。惠帝怪罪曹参不治政事时,曹参认为汉惠帝比不上刘邦,自己也比不上萧何贤明。
【小题5】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限3处)。
参 尽 召 长 老 诸 生 问 所 以 安 集 百 姓 如 齐 故 诸 儒 以 百 数 言 人 人 殊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2)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