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常以身蔽沛公
A.既封郑B.范增数项王C.太子D.箕踞以骂曰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不然,籍何以至此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5 11:0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由此日夜怨 望,埋怨,责怪
B.乃谋畔逆,灭宗族    夷,消灭
C.吾淮阴 如 ,到,往
D.不其能 矜,矜持,慎重
【小题2】用“/”为划曲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B.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C.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D.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C.蒯通游说韩信叛乱,认为韩信功高震主,形势危急。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后属沛公,沛公拜为厩将。良数以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劝项梁立韩王,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B.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C.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D.项梁使良求韩公子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侯是爵位。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留,地名。
B.任侠,凭藉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也指任侠之士,侠客。
C.贾竖,旧时对商人的贱称。贱称一般表示对某人或某类人的轻视,如“竖子”。
D.桀,夏代君主,与在他之前的“纣”都是暴君,“助桀为虐”比喻帮坏人做坏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善识时局,善择良主。秦末农民起义中他辅佐陈涉起兵,后来虽曾经有一个时期跟随韩王成作战,但后来还是作为主要谋士之一辅助刘邦攻入咸阳。
B.张良心系故国,敢于行动。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秦国灭掉韩国的时候张良还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他寻求勇士谋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C.张良足智多谋,善用兵法。刘邦经常使用张良的计策,在攻打秦国峣关的军队时,张良先献计让秦军将领叛降,又劝刘邦攻打秦军,符合当时战局实际。
D.张良敢于进谏,极有口才。刘邦进入秦宫后想留在那里,樊哙劝都不听,张良分析当时秦朝灭亡的原因,引用当时熟语,让刘邦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选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2)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C.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即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颍阴侯以颍阴为封地。
B.舍人, 初为春秋战国时期豪富权贵家主人的左右亲信或门客、宾客的通称,后因太子舍人而成为国君、太子的属官,发展到中书舍人后成为朝廷有品级的高官。
C.建元,本为夏历每年纪历的开始。后被西汉武帝刘彻用作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以后就指历朝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并泛指建国。
D.史记,是西汉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的父亲因为得到颍阴侯家的恩幸而改姓灌,后来七国之乱时灌何不顾其年老强行推荐他,所以灌孟心情抑郁,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最后战死在吴军中。
B.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身上有十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性命,但是伤好一些后他又要请求出战,被太尉坚决阻止了。
C.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景帝爱惜灌夫,担心他被窦太后报复,就让他离开长安。
D.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鲠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酒后发酒疯和放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2)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