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高 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秋,哥舒翰时任陇右节度使。白少府,名不详。②践更: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穷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指服役的士卒。③青袍:指县尉之服。④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大规模用兵的吉兆。
【小题1】简要分析“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小题2】“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17 11:3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1)蓟中:指蓟城,在今河北大兴西南。(2)翻:同“反”,反叛。(3)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4)诸将:指安禄山等人。(5)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小题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