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十年后,循例被召至京师,因有人梗阻,柳宗 元再度被贬谪为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 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此诗为诗人初到柳州所作。②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 少数民族。③文身:在身上纹上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从登楼写起,感物起兴,愁思充溢于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既统摄诗题之魂,又为下文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颔联写出惊风密雨中芙蓉和薜荔使人心灵颤悸的情状。“飐”、“侵”二字在描写上错落有 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D.诗歌中间两联写诗人目之所及,既写近景,也写远景,既涉动景,又涉静景,既有实景,又有虚景,可谓工微入画,令人称叹。
E.“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再度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 四州”,使全诗结构严谨,照应自然。
【小题2】结合诗歌后三联,简要分析诗人“愁思”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8 09:0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③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元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阛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④、里胥⑤;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⑦、版尹⑧,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②居:积储。砻:磨光。斫:砍削。③宫:房屋。④乡师:古代的一乡之长。⑤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⑥连率:古代十国为连,连设帅。⑦啬夫:汉代小的乡置啬夫一职。⑧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床足而不能理 阙:通“缺”
B.皆视其,俟其言 色:脸色
C.画宫于堵:墙壁
D.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矣 法:法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用亡郑以陪邻
B.计其毫厘构大厦/则知明行无过矣
C.专心智/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就役焉/挟飞仙邀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开篇讲述了关于一个木匠虽无才艺却“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
B.此文结构颇有规矩绳墨。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宕开复合,曲折尽意,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又形成了对比的关系。
C.柳宗元写作此文,实则借梓人之事来指斥时世、议论朝政,表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心和政治责任感,又或是柳宗元以相才自许、自励也未不可。
D.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奠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2)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产生无限愁思。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善于安排描写角度。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前者是近景、静景,后者是远景、动景。
C.诗歌具有象征意味。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
D.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小题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①龂龂(yín): 争辩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水之有溪焉    阳:山南水北
B.无以利世,而类于予 适:恰好
C.溪虽莫利于世,而善万类    鉴:照影
D.则茫然而不 违:离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B.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C.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D.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B.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起兴,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寓意深远。
C.作者在茫茫的大自然之中自得其乐,返璞归真,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暂得消解,隐含着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
D.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借愚溪而写自己,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孤愤郁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2)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到则披草而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则施施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C.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而行无过矣D.则凡数州之土壤/固一世之雄也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之比较结束全文。
D.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