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的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小题1】结合诗歌,概括诗人“黯自伤”的原因。
【小题2】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3 10:0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父崇简,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熙,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召直南苑。译《大学衍义》,充日讲官,进讲称旨,累擢弘文院学士。时崇简方任国史院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罕。以尔诚恪,特加此恩。”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寻奏移乾清门撰拟,进呈者三,皆报可。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早,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上命各部院条议,遵旧制,删繁例,凡数十事。十二年,调兵部。是年冬,三桂反。京师闻变,都城内外一夕火四起,皆应熊党为之也。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十七年,以父忧去。二十一年,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三藩既平,熙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奏对,直陈无隐,上每倾听。三十一年,以疾累疏乞休,温旨慰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明年上元节,赐宴其家,遗官赍手敕存问。四十二年,卒,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临丧,行拜奠礼,举哀酹酒,恩礼有加,谥文靖。
(选自《清史稿·王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B.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C.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D.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这里是指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大学》,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圣祖,一般指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高祖。文中是庙号,指称清代的康熙皇帝。
C.兵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照德才兼备,得到皇帝赏识。他是顺治四年进土,做事忠诚勤恪。皇帝恩赐他父子同官。
B.王熙担当重任,拟写皇帝遗诏。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
C.王熙屡次上疏,敢于直言进谏。他第一个请求裁兵减饷约束藩王,并曾劝谏皇帝改革政务。
D.王熙审时度势,关注国计民生。他在三藩平定之后,建议施行和平宽大、休养生息的政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
(2)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宋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公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朱亮祖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2)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登扫叶楼记

清管 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望矶,山名。
【小题1】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2】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是乡间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B.虽然是乡人都认为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C.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D.虽然是以前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小题4】作者写扫叶楼景色的观察顺序是先 ,后
【小题5】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叹,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小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小题2】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小题3】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