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李寿孝知开封府,有举子为仆所陵,岔甚,亟缚之,作状欲送府。会为同舍劝解久之气亦平因释去自取其状戏学孝寿押字,判曰:“不勘案,决臀杖二十.”其仆怨之,翌日,即窃状走府,曰:“秀才日学知府判状,私决人。”孝寿即令追之。既至,具陈所以,孝寿翻然谓仆曰:“如此,秀才所判,正与我同,真不用勘案。”命吏就读其状,如数决之。

是岁,举子会省试于都下数千人,凡仆闻之,皆戢成无敢肆者,当时亦称其敏。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会 为 同 舍 劝 解 久 之 气 亦 平 因 释 去 自 取 其 状 戏 学 孝 寿 押字,
【小题2】文段中的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考试在京城举行,每______年一次,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为______,省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______。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时人“称其敏”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3 10:0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宋代 刘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注】①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时座中有新第宗室”。“菊涧”是主人之号。
②汝阳璡者: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琎封汝阳郡王,借指新第宗室。
③唱名殿陛:指殿试录取后宣布名次。
④玉川公子: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
⑤三千珠履:指门多宾客。语出《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⑥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三句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写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落笔便有非凡气象。
B.“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心情自难平静。
C.“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写出诗人落第后万念俱灰、借酒浇愁的无奈。
D.“未尝戚戚于怀”极见诗人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的宽广胸怀。
E. 创作这首词时作者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表现得大气磅礴,不但不见穷愁潦倒之态,反倒对“新第宗室”的及第表达由衷的祝贺。
【小题2】这首词全篇都是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丰富,语言风格多变,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