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棉布之始

棉有草、木二种,皆出海外,其见于纪载者,大抵皆木棉也。张勃《吴录》云:“交趾有木棉,树高丈余。”王浯溪云:“一名斑枝花。”又《泊宅编》云:“闽、广多木棉,名曰吉贝。织为布,是即白氎①。”然今吴地所种,乃草棉,非木棉也,而其用与木棉正同。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地高仰,不宜五谷。元至正间,偶传此种,植之于地,颇茂。

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杆弹纺织之法。久之,而三百里内外,悉习其事矣。按《小尔雅·释名》及《孔丛·广服篇》,皆云麻、纻、葛谓之布。又《盐铁论》云:“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可见麻与纻、葛三者之外,古者别无所谓布也。但纻、葛或专用之于夏,而麻则兼用之于冬耳。孔博士②《论语》“缊袍”注云:“缊,枲③著。”邢疏④谓“杂用枲麻以著袍也”。盖贫者不能具丝絮,故捣麻使熟,著之于袍也。夫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古人五十始衰,则必衣帛,职是故耳。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⑤同列祀典乎?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注)①氎(dié):细棉布。②孔博士:西汉学者孔安国。③枲(xǐ):麻的雄株,纤维可织麻布。④邢疏:宋代学者邢昺所作经书之疏。⑤先蚕:传说中始教百姓育蚕之神。
【小题1】“植之于地”中的“之”指代的是。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主要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广泛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棉布成民众主要衣料。D.棉纺织技术得以推广。
【小题3】文中提到了五种可以织布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丝。
【小题4】文中引用了不少文献资料,请分析引用这些文献的作用。
【小题5】作者认为黄道婆能“与先蚕同列祀典”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好语曰  怵:害怕,恐惧
B.虽廉实    蠹:引申为有损国家的人
C.与群匪焉  篡: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D.具邀公    治:备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任,文中徐中丞未除丧服就重新入朝。
B.事姑孝:古文中的舅姑常指公公婆婆,文中写田氏为婆婆守孝。
C.髭颐:分别指人嘴上边的胡子和腮,现在词语“解颐”中的颐和文中意思一样。
D.元辰:可以指吉利的时辰和元旦,文中应指元旦。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2)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小题4】根据三、四段,概括徐中丞办案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
②簸:摇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
【小题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
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
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
【小题3】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翰林院编修李公墓志铭
公姓李氏,讳重华,字宝君,又字玉洲。世家常州之无锡,其后迁吴江。公生六岁已能为诗,出语辄倾其行辈。东崖公没,能自择师而事之。乡先达翰林张公大受以文章名世,公往从之游,而张公于及门中独爱重公,因以其子及兄子、女子子咸受学于公。于是公亦以文章名世,其所交友皆当时号称英隽有名之士也。
公事太夫人至孝,不忍斯须离训迪,而太夫人念公之贤能,宜起家甲科,督令赴京师求举,公不得已就道,而心顾常在太夫人左右。康熙庚子举顺天乡试,雍正甲辰举进士,改官翰林。而公益日夜慕思太夫人不置。太夫人闻之,寓书勉其供职,毋以我老为念。其后太夫人卒于家,而公以奔丧归,遂哀毁得疾。
公性爱士如饥渴,士之负材艺游京师者,公皆与之往返论议,时时出酒食以相劝劳。壬子,典四川乡试。而是年以前所荐举人不称落职。而公之长子治运方为秋官郎中,以禄养留京师,则日与缙绅及故交之闲居者,连为诗社,或聚徒课文,文章益富,贤豪趋赴益众。治运提学山左,公主校阅,甄拔号得人。知榆林,公为书院长,而边徼之士皆兴起于学,知有经训。按察安庆,每讯鞫,公必坐屏帏后隐听,其有所平反,则喜;稍可疑,则谕令再三慎测,必得情乃罢。盖公虽不仕,而功德之及人如此。昔公在京师,则士争趋之恐后;公从其子在外,则客游京师者无所归;公卒,则士大夫尝相游从者,皆相向欷歔泣下。
公以乾隆二十年八月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四。娶张氏,子三人:长治运,今按察两浙;次泰运,太学生,先公卒;次光运,太学生。
(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太夫人卒于家,而公以奔丧归,遂哀毁得疾。
(2)按察安庆,每讯鞫,公必坐屏帏后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