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朱公庙碑记

(宋)吴处厚

穷之与达系乎命,用之与舍系乎时,时之与丧在乎天,去之与就在乎我。四者,古君子出处之大节而公独兼而得之,不亦智矣乎?

公之事业详于《国语》《史记》《吴越春秋》。当是时,吴与越相持几三十年,吴常胜,越常败。吴譬则虎,越譬则鼠;吴譬则狼,越譬则羊,勾践之命在于夫差掌握中数矣。公力与皋如、计倪、诸稽郢、大夫种诸臣谋,间关险阻,未尝少变其节。乃说勾践卑词重币,顿颡屈膝,籍其馆库,质其妻子,为吴奴虏。及囚石室,又说饮溲尝恶,以媚夫差。而夫差不悟,乃伐齐而舍越,复贪诸侯会于黄池。及越焚姑苏入其郭,犹与晋午争长,不以为恤。既而岁饥民罢,而国之轻锐尽死于晋,祸稔数极。公卒与越之君臣,因其困,乘其敝,一举而灭之。故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此谓乎!

君王之耻已雪,霸国之业已成,则邑万户,禄万钟,为师尚父,宠之终身,固其宜也。公以为功名不可以多得,富责不可以长保。瞥然轻舟,飘然五湖。投绅笏如柴栅,弃妻孥如敝屣,冥冥而飞,汩汩而逝,网不能绊,缴不能弋,乌喙虽长而不能啄,属缕虽利而不能割。存耶,亡耶,死风波耶?葬鱼鳖耶?泛溟渤,登蓬莱,羽化而仙耶?俱不可得而知也!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余尝越之《图经》,得公庙于诸暨陶朱山下。俗说公本诸暨人,今净观寺即其故宅也。乡曰陶朱之乡,岩曰范蠡之岩,井曰鸱夷之井,俱因公而得名也。年祀遥阔,不可得详。庙宇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余尝至其下徘徊观览,恻然于怀数四。盖碑者悲也,君子之所以述往事,悲来者也,因书以为吊。词曰:

越山叠叠兮,越水环环。公有庙兮,山水之间。屋其三架兮,门鐍户开。庭墁不治兮,野草萋萋。豚蹄乏饷兮,岁歉民。香火阒冷兮,巫休祀闲。颓廊梗雨兮,古木号寒。饿鼠昼啸兮,饥鸦冥还。功磨日月兮,名揭邱山。遗像可挹兮,高风莫攀。我来怆古兮,愤泪一潸。秋色著树兮,霜叶初殷。青史传信兮,灼不可删。千古万古兮,云痴石顽。

(选自《会稽掇英总录》,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关险阻    间关:道路、路途
B.然轻舟    瞥然:忽然、迅速的样子
C.余尝越之《图经》  按:巡察、查看
D.岁歉民    悭:悭吝、节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贪诸侯会于黄池 而吾子之所共食
B.此谓乎 恐年岁不吾与
C.恻然于怀数四 后之览,亦将有感于斯文
D.因书以为吊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陶朱公的成功,在于清醒认识“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使国家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政事要顺从地道”的道理。
B.文章第三节叙述陶朱公功成身退、飘然五湖的事迹,议论这一行为的人生价值,对比中肯定其出世独秀的精神,体现了积极的家国意识。
C.文章结尾采用骚体诗的形式,极富韵律美。吊辞中指出陶朱公庙虽庙宇破败,庭墁不治,但是陶朱公的功勋永存,青史传信,万古流芳。
D.本文用词生动,思辨犀利,结构谨严。在论人叙事中阐明人生哲理,做到叙人述史绘景论理抒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是碑文中的佳作。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岁饥民罢,而国之轻锐尽死于晋,祸稔数极。
(2)庙字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1 03:4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嘉祐癸巳之岁,吕巧臣兄自江入秦。冬十二月,宿于北华之野狐泉店。到时日晚,势尚早,逆旅喧哄。吕巧臣乃与予同登南坡兰若,访僧曰义海,气貌甚清,谈吐亦雅,中夜围炉,设茶果待客颇勤,因话三峰事。海曰:“去年初秋一日,日迨暮,有士人风格峻整,麻衣芒履,荷笠而来投宿者。问其所至?姓氏谁何?答曰:“元冲,姓王。来自天雄,性甘隐遁,好奇为心,所游陟诸山名迹,尽东南之美矣。惟有华山莲花峰之秀异未觌,今则力役一登尔。海师谓之曰:“兹山峭拔若削,自非驭风凭云,亦无有去理。”元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升,但虑无其志耳。仆亦之华阳川,中有路,志其幽寻焉。”海观其辞气壮厉,亦然之。元冲曰:“某明日且去。其日当留山址。计其五千仞为一旬之程,亦足矣。既上,当煠火为信。至时,可乘桃林南野望。”翌日,元冲发笈取一药缶,并火金怀之而去,义海书于屋壁。期一日,至桃林宿。明日平晓,岳色晴明,无纤翳。伫立数息间,有白烟一道,歘起莲花峰顶。海秘之不言,复归。二旬而元冲至,歇定乃言曰:“前者既入华阳川中,寻微迳,萦纡至莲花峰下,憩止一宿,方登。初登也,虽险峻,犹可垂足以迹,困则伏于石庵中,暮亦如之。既及华三分之一,则壁立群嶂,莓苔冷滑,石罅纵横,仅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时遇石发垂下,接之以升。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池侧有破铁舟,触之则碎。周览已,乃取火金敲之,揉枯荄以承之,大木亦有朽仆于地者,拉其枝干煠火焉。既而循池玩花,将取数叶,又思灵境不可渎,只采取落叶数片,及铁舟寸许怀之。一宿乃下,下之危峻复倍于登陟时。”海不觉前席,执元冲手曰:“君固三清之奇士也!不然,何以臻兹!”于是,元冲以莲叶、铁赠义海。明日,复负笈而去,莫知所终。则尚子寻五岳,亦斯人之徒欤。
(节选自宋朝王得臣《登莲花峰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B.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C.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D.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陂,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滀而渊深。见九疑之芊绵,巫山之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曼绰约,春妆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浮长淮,大江  泝:逆流而上
B.态度无定,曼绰约 靡:没有
C.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哉 信:确实
D.然后归而文著书  治:研究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长,是司马迁的字。古人既有“名”又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
B.太虚,指空寂玄奥之境,如《红楼梦》“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这里是指天,突出洞庭湖雄奇壮阔的景象。
C.楚汉,分别指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他们曾为争夺政权而发动了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D.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名。古代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如优孟、优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2)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小题4】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