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朱公庙碑记

(宋)吴处厚

穷之与达系乎命,用之与舍系乎时,时之与丧在乎天,去之与就在乎我。四者,古君子出处之大节而公独兼而得之,不亦智矣乎?

公之事业详于《国语》《史记》《吴越春秋》。当是时,吴与越相持几三十年,吴常胜,越常败。吴譬则虎,越譬则鼠;吴譬则狼,越譬则羊,勾践之命在于夫差掌握中数矣。公力与皋如、计倪、诸稽郢、大夫种诸臣谋,间关险阻,未尝少变其节。乃说勾践卑词重币,顿颡屈膝,籍其馆库,质其妻子,为吴奴虏。及囚石室,又说饮溲尝恶,以媚夫差。而夫差不悟,乃伐齐而舍越,复贪诸侯会于黄池。及越焚姑苏入其郭,犹与晋午争长,不以为恤。既而岁饥民罢,而国之轻锐尽死于晋,祸稔数极。公卒与越之君臣,因其困,乘其敝,一举而灭之。故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此谓乎!

君王之耻已雪,霸国之业已成,则邑万户,禄万钟,为师尚父,宠之终身,固其宜也。公以为功名不可以多得,富责不可以长保。瞥然轻舟,飘然五湖。投绅笏如柴栅,弃妻孥如敝屣,冥冥而飞,汩汩而逝,网不能绊,缴不能弋,乌喙虽长而不能啄,属缕虽利而不能割。存耶,亡耶,死风波耶?葬鱼鳖耶?泛溟渤,登蓬莱,羽化而仙耶?俱不可得而知也!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余尝越之《图经》,得公庙于诸暨陶朱山下。俗说公本诸暨人,今净观寺即其故宅也。乡曰陶朱之乡,岩曰范蠡之岩,井曰鸱夷之井,俱因公而得名也。年祀遥阔,不可得详。庙宇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余尝至其下徘徊观览,恻然于怀数四。盖碑者悲也,君子之所以述往事,悲来者也,因书以为吊。词曰:

越山叠叠兮,越水环环。公有庙兮,山水之间。屋其三架兮,门鐍户开。庭墁不治兮,野草萋萋。豚蹄乏饷兮,岁歉民。香火阒冷兮,巫休祀闲。颓廊梗雨兮,古木号寒。饿鼠昼啸兮,饥鸦冥还。功磨日月兮,名揭邱山。遗像可挹兮,高风莫攀。我来怆古兮,愤泪一潸。秋色著树兮,霜叶初殷。青史传信兮,灼不可删。千古万古兮,云痴石顽。

(选自《会稽掇英总录》,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关险阻    间关:道路、路途
B.然轻舟    瞥然:忽然、迅速的样子
C.余尝越之《图经》  按:巡察、查看
D.岁歉民    悭:悭吝、节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贪诸侯会于黄池 而吾子之所共食
B.此谓乎 恐年岁不吾与
C.恻然于怀数四 后之览,亦将有感于斯文
D.因书以为吊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陶朱公的成功,在于清醒认识“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使国家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政事要顺从地道”的道理。
B.文章第三节叙述陶朱公功成身退、飘然五湖的事迹,议论这一行为的人生价值,对比中肯定其出世独秀的精神,体现了积极的家国意识。
C.文章结尾采用骚体诗的形式,极富韵律美。吊辞中指出陶朱公庙虽庙宇破败,庭墁不治,但是陶朱公的功勋永存,青史传信,万古流芳。
D.本文用词生动,思辨犀利,结构谨严。在论人叙事中阐明人生哲理,做到叙人述史绘景论理抒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是碑文中的佳作。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岁饥民罢,而国之轻锐尽死于晋,祸稔数极。
(2)庙字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1 03:4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股,建立周朝。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地点,“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