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 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注)①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②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
【小题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小题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3 12:06: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①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蜿。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腭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莫,皆宿。

②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①,皆去。 

③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隐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迟明:天快亮的时候。

【小题1】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有何特色,试作说明。
【小题2】在第①段中,作者借“磔然有声”的鸟来打破山中的万籁俱寂,这种写作手法在诗歌散文中常常被使用。请结合你的生活、阅读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这样写的巧妙之处。
【小题3】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清晰,先记叙了此游所见之景物,又记叙夜宿山上的情景,最后叙作记以追怀此行作结。
B.本文作者善于捕捉和描摹形象,所有的描写都惟妙惟肖、恰如其分,既摹写物形,又摹写声音。
C.本文第③段中“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这一句既表明了山寺的高,又写出了山间的空气洁净,因此看到的星斗都又亮又大。
D.这是一篇以刻画景物,渲染气氛,传达感受见长的游记,文章结尾“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意在强调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至今还让人感到森然可怖。
【小题4】后人认为,《新城游北山记》是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后又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举例进行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 小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注】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本词作于李之仪遭谤被除名,由太平州(州治在今安徽当涂)管制期间的某年夏
天。凌歌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李之仪深受政治压迫,被管制在太平州,已无经常登高览胜的兴致。起首句“偶向”
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
B.“春光已过三分”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含蓄蕴藉;“江山重叠倍销魂”中
“销魂”一词,则表现了作者面对多娇江山的极度高兴之情。
C.“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下片首句是说这些打击没有伤感的价值,
表现了作者将愁闷置于一边的豁达情怀。
D.“清愁满眼共谁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其中“共谁论”承接上文,进一步表明作者
孑然独处,无人可为之解忧。
E. 结尾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作者自己。作者把欲归而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
【小题2】“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两句有何深刻意蕴?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