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小题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3 10:4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⑴。

家住层城临汉苑⑵,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⑶,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⑷,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⑴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2)层城:京城。 ⑶“机中”一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4)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出一位征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魂牵梦萦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文帝崩,废帝冲昧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竟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B.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遺兵/援建安/
C.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D.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喜尚书功论侍郎   俯仰之间,已陈迹
B.及宣帝国  寒暑易节,始一
C.文帝称   素留侯张良
D.竟其策   怨如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鄚,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喜受到赏识。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宣帝曾就有关识字的事情询问毛喜,毛喜立即把古代名人贤士上报,文帝阅后称好。
B.毛喜敢于进谏。他曾经多次向文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又向宣帝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
C.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州、汴州,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D.毛喜善于分析。他分析出淮左新近平定,叛乱的边民未被缉拿,应该先使他们安定然后让他们守卫边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
(2)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