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小题2】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
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小题3】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05 11:4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有位于时,则宜拇病为戒。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非三月不能 瘳:痊愈
B.君有位于时 诚:的确
C.而于不可见之初   寓:隐藏
D.甚将乎肝胆 延:蔓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宜拇病为戒     作《师说》,贻之
B.其势虽危,未足深畏 青,出于蓝,青于蓝
C.余是思之 利乘便,宰割天下
D.有如君盛壮无疾者乎 授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题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积岁月,思虑,而仅克之”中“疲”的用法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养生死无憾
B.非能也,而绝江河
C.匈奴七百余里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小题4】从特殊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句式与“而傅以善药”相同的一项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蚓无爪牙之利
C.未之有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B.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C.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小题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如果没有从外面来治疗的方法,病就不容易治好。
B.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人们吝惜一点点时间精力,忽视它不顾及它。
C.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幸亏问题还没发生,人们就认为没有意料到的事情就不必畏惧。
D.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吏人残害剥削百姓来使得问题更加恶化的情况也就更严重了。
【小题7】下列成语与“三折肱而成良医”的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熟能生巧B.塞翁失马C.苦心孤诣D.锲而不舍
【小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自己不重视小毛病才是最终形成大患的最重要的原因。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
【小题9】翻译句子
(1)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2)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近夫墓志铭
崔铣
殷氏凤阳大族也,元末有讳仲名者,避乱于东平,因于寿张。仲名生尚文,尚文生胜,胜生铎,铎生玑号刚斋,以贡士为昌黎令,刚严多知,民畏爱之。刚斋内李氏,孕七月生近夫。既长,修眉而碧目,口可容拳,体羸而骨健,读书数行下,既成诵,终身不忘。年二十有六举进士,明年以疾归,卜居石川,作“畜艾堂”,聚书数千卷。病愈,还京师授靖江知县。近夫明察有断,不劳而治。蓟盗过淮渡江,掠常州将靖江,近夫有备,盗谍知之,乃如江阴,近夫发兵追之,江阴得完。常守檄近夫修郡城,又自修学宫,费省而工坚。
民朱铠死于文庙西庑中,莫知杀之者。忽得匿名书曰:杀铠者某也,铠素雠某。众谓不诬,近夫曰此嫁贼以缓治也。密问左右与铠狎者谁,对曰胥姚明。近夫乃集群胥于堂,曰吾欲写书,各呈若字,视明字类书。诘之曰:“尔素狎铠,杀之何?”明大惊,曰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近夫叹曰:“利重忘亲,交非其道者,必凶!嗟乎!嗟乎!”乃杀。
调青田,青田剧邑也,近夫去其害民者六七事,他无所更张。近夫雅好游眺川壑,览物歌咏清江。青田有大江孤山混元峰。每暇辄出,啸咏其间,旷然自得。乙亥考绩如京师,青田民号泣而送之。吏部以最闻,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上疏言事者五:曰清弊苏民,曰安重地,曰防奸微,曰除邪以全治,曰公赏罚。既病,封其疏,题曰:“理真事晓,意忠词驯,正而不迂,婉而不屈。”付其母曰“兹以归云霓弟”,遂卒。丙子七月七日也,享年三十有七。
近夫爱诵程氏、朱氏书,其为文非秦汉人语不习,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自汉、魏至唐作者皆辩其音节而拟之,作古乐府四百篇,其《彀录》《金仆姑》数十卷,又览庄周书,说其达性善喻最。后自病,太博必六经之旨,然后究心焉!国子司业穆伯潜,笃行苦学无匹也!犹畏近夫。曰近夫之耻不善不啻负秽。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葬于石川之南,会者千人咸哭之失声。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于寿张 家:安家
B.掠常州将靖江 如:到,往
C.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    风:形成……的风气
D.其《彀录》《金仆姑》 志:记,写
【小题2】对全文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近夫的祖籍是凤阳。成年之后,身材魁梧伟岸,记忆力强,家中藏书很多,达几千册。
B.殷近夫曾受命修缮城池,又自行修建了学校,工程花费不多,但都牢固。
C.殷近夫明于断案,体恤百姓,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能忠于职守,可惜的是他在英年便早逝了。
D.殷近夫是个有才学、有急智、有能力、爱好河山的官员,曾作诗文数十卷,喜欢庄子的文章。
【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
(2)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
【小题4】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殷近夫认为是“必凶之人”的三个特点。

同类题5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chū lì):指无用的木材。③蕲(qĺ):通“祈”,求。④矧:(shěn)况且

【小题1】解释下列语境中的词语:
(1) 元素终之(____) (2) 历园中竟日(____)
(3) 类此(____)     (4) 一若能(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名/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B.曰:“何难是?”/飘飘如遗世独立
C.矧灵物者,独无可取乎/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
D.今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取不尽,用之不竭
【小题3】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句子。
(1)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
(2)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第三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全文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