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士夫争学杜诗,不知读书果曾破万卷乎?如其来也,不过拾《离骚》之香草,巧杜陵之残青而已。又尝记宋宣政间,文人称翟汝文叶梦得汪藻孙觌四人。孙尝自评口:“吾之视浮溪,浮溪之视石林,各少十年书、石林视翟忠惠亦然。”识者以为确论。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不过抄玉篇之难字效红勒之轧辞而已乃反峻其门墙高自标榜必欲晚古人而薄前辈何异蜉蝣撼大树乎!

(节选自杨慎《升庵诗话·读书万卷》)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杜甫所作的“三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文人读书少的害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3 07:4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丽谯
夏允彝
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芋城花,秦山月,都萧索。   
刺史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几忘却。三泖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
【注】①丽谯:壮丽的高楼。此词作于南明王朝将亡之际,词人忧心国事,登楼远眺,愁情满怀。②“刺史”是词人自称。③酾酒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宴饮。周觊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略去登览经过,直接描绘登临看到的水乡茫茫,海滨辽阔的景象,意境雄浑壮阔。
B.“逼天角”三字化静为动,描写出登高所见远城酌状貌,给人压抑之感,折射出词人对国势倾危的忧怀。
C.“云外”两句用远观树梢落日,近看大雁沉落,既衬托出所登之楼的高出云表,又抒发了洒脱豪放之情。
D.“芋城花”三句,三个三字句连用,以短句承接长句,笔势动荡摇曳,一字一顿,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情状。
E. 结尾三句写暮夜所闻,铜壶滴漏声,打更的声响,都凸显出夜的不宁静,让人感觉还像是昨天一样。
【小题2】这首词抒登览之怀,寓兴亡之慨,“基调不离悲伤,感情起伏多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感情的变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西湖梦寻》序

明张岱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

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蘧榻纡徐:蘧榻,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纡徐,从容缓慢。④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⑤金齑瑶柱:食品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B.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C.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D.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午”“丁酉”“辛亥”都是天干地支纪年方式,其中天干有12个,地支有10个。
B.“供奉”指李白,他曾任过翰林供奉一职。
C.“总角”指少年儿童时期,因古时儿童束发为两髺,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D.“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文集《西湖梦寻》所作的序言,作者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之情。
B.作者阔别西湖多年,当他再至西湖,却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西湖虽仍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但作者却只能作“‘梦寻’七十二则”,“以作西湖之影”。
C.作者认为,他对西湖的“梦寻”不同于李白的梦游天姥,他的梦是如同“家园眷属”,梦中所见皆是西湖本来就有的事物,是真实的,而李白的梦中所见都是未曾见过的想象之景,是虚幻的。
D.作者在文末以从海上归来作比,用“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再次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的一往情深与写作本文的目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2)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①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⑤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为 署:代理
C.约事而给之    竣:完成
D.屋而居 僦:租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小题4】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