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耿裕,字好问,刑部尚书九畴子也。景泰五年进士。天顺初,以九畴为右都御史,改裕检讨。九畴坐劾石亨贬,裕亦谪泗州判官。终父丧,补定州。

成化初,召复检讨,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奫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来犯。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且狮子野兽,无足珍异。”“帝即遣其使还。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吏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

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秉铨数年,无爱憎,亦不徇毁誉,铨政称平。自奉澹泊。两世贵盛,而家业萧然,父子并以名德称。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B.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C.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D.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言官,多指谏官。明朝的言官官阶很低,但职权很大,政治地位极为突出。
C.践阵,因封建帝王登阵阶主持祭祀,故特指皇帝登基即位。
D.天朝,是古代周边国家对中国正统王朝的称谓,不能用于臣下对本朝朝廷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裕因势利导,力纠时弊。曾借国家发生灾异的机会,先后多次上疏,提倡节俭。给事中郑宗仁提出节制光禄寺的供应,耿裕等人请求皇帝予以采纳。
B.耿裕洞悉时局,见微知著。甘肃镇守太监傅德事先画图形进贡狮子,耿裕说狮子也是野兽,没什么珍异之处。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遣返了狮子。
C.耿裕坚持原则,据理上疏。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为宫内直接下令而得官,耿裕认为这样做有违常规,而且使诏令没有信度,但皇帝没有采纳耿裕的进言。
D.耿裕生活清贫,德行高尚。耿裕坦率平易、诚实正直,平时生活自奉节俭,虽然两世俱为显宦,但家境并不富有,父子二人以名德著称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伯年幼者皆肄业监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
(2)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彼复潜称可汗,兴兵来犯。
(3)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7 09:09: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善之方
袁了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试以往事征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为之霁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又俱为名臣。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夫人后生应埙、应坤、应俊,皆显官。   
……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何谓真假?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乃知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选自《了凡四训》第三篇,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以往事征之    征:证明
B.逮少师父生 逮:追踪
C.遂依其所指而窆之 窆:安葬
D.宰为之霁颜 霁:和缓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以济渡为生     煮粥以食囚
B.辇毂之下,尚多冤民 是故人之行善
C.有益于人是善     皆受金于府
D.而怒犹未息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顾则囚人堪悯 (如果只)顾自家人,那么囚犯就太可怜了。
B.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写成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C.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当时屠康僖也差点进入减刑行列
D.为善而不穷理  做善事却不知探究做善事的道理
【小题4】请翻译下列原文中的句子
①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②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小题5】填空。
①根据前三段内容,用一个熟语概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②“善”的甲骨文写法是即羊,意思是“祥”;即眼睛,意在强调“看见”;
可见“善”的造字本义是眼神安祥亲和。由此推断,“善”属于六种造字法中的_______。
【小题6】文末作者说“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回“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口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瞻普遍通晓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小题4】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和《苏武传》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苏武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注:耦,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有正有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1)窗疏四(_________)
(2)可以风之爽(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左偏为楼
B.幽壑之潜蛟
C.可以月之来而饯其往
D.栗深林兮层巅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斯楼赘矣。
A.今人极力以营口腹
B.尔无忘乃父之志
C.孰能讥之乎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2)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小题5】作者将此楼命名为“可楼”,是因为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6】本文叙议结合。从叙的内容看,主要是写_______;从议的内容看,作者针对当时社会______的现象,表达了_______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