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边地风光,月光初笼,风儿吹拂使得月亮周围现出月晕,呈现了一派清幽朦胧的景象。以乐写哀。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远望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用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小题2】请结合诗歌的七至末句,任选一种手法进行赏析。并结合全诗,概括本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5 04:4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

 《明史·卷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B.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C.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D.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古代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明清时六部主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B.秩,专指古代官员俸禄。官员俸禄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可随着功过评定而变动。
C.郎中,本为帝王侍从官通称。明清六部所设各司的长官称郎中,副官为员外郎。
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也可以指“天子私使”。中,指宫禁之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死于任上时,苏州吏民相聚哭悼,并为他建祠堂表达哀思和敬意。
B.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之前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样。
C.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D.苏州、松江曾经赋役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政策,况钟都一律协助办成。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邻居,以至为非,老夫过也。今酒殽尚温,汝饱飡,当以三十金畀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也,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老夫岂忍人者 (____________)    (2) 不能周邻居 (____________) 
(3) 他人不汝也(___________) (4) 归尔母 (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夫过也  予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B.无卒岁    不然,籍何至此
C.汝饱飡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D.陷老母于不义 固不如也,为之奈何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2)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小题4】文末两句表明邻居是个怎样的人?
【小题5】行善事者可以从封翁身上学习些什么?请列举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