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巫山高
王 融①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②曲。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③言纷在瞩。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①王融:南齐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的六世孙,少有大志,然家道中衰。②阳台:传说中巫出神女所居之处。③寤:醒。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此篇首句即以“想象”二字点明下文所写巫山景象,均为诗人心之所想,而非目之所及。下文的想象就集中围绕“阳台曲”这个美丽的传说展开。
B.三四两句具体想象阳台的美好景象,从视觉角度着笔,动静结合,这种貌似绘景,实为暗示象征的写法,暗寓想望、期待之意,自然引出下两句诗。
C.诗人热望化梦为真,醒来产生了神女宛在眼前的幻觉。这是由热烈想望、殷切期待而产生的心理。“纷在瞩”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神女显现于眼前之情状。
D.尽管诗人希望神女“寤言纷在瞩”,但毕竟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愿望,诗人将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想象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之美的诗境,化赋为诗。
E. 全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心理,也烘托出神女缥缈的身姿面影。整个境界,迷离惝恍,空灵飘忽。
【小题2】诗歌以“秋风下庭绿”作结,有何好处,请结合全诗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2 09:1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贫乐庵记

(金)耶律楚材

①三休道人税居于燕城之市,榜其庵日贫乐。有湛然居士访而问之日:“先生之乐可得闻 ?日:“布衣粝食,任天之真。或鼓琴以自娱,或观书以自适,咏圣人之道,归夫子圭旦。于是息交游,绝宾客,万虑泯绝,无毫发点翳于胸中。其得失之倚伏,兴亡之反覆,初不知也。吾之乐良以此耳!”日:“先生亦有忧乎?”日:“乐天知命,吾复何忧?”

②居士进日:“予闻之,君子之处贫贱富贵也,忧乐相半,未尝独忧乐也。夫君子之学道也,非为己也。吾君尧舜之君,吾民尧舜之民,此其志也。使一夫一妇不被尧舜之泽者,君子耻诸。是故君子之得志也,位足以行道,财足以博施,不亦乐乎!持盈守谦,慎终如始,若朽索之驭六马,不亦忧乎!其贫贱也,卷而怀之,独洁一己,无多财之祸,绝高位之危,此其乐也。嗟流俗之未化,悲圣道之将颓,举世寥寥无知我者,此其忧也!先生之乐,知所谓矣;先生之忧,不其然乎?”道人瞪目而不答。

③居士笑日:“我知之矣。夫子以为处富贵也,当隐诸乐而形诸忧;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何哉?第恐不知我者,以为洋洋于富贵,而戚戚于贫贱也。”道人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吾子之谓矣。请以吾子之言以为记。”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空缺处的虚词是( )。
A.夫B.哉C.欤D.矣
【小题2】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小题3】第③段中说“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
【小题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赞扬了居士安贫乐道的精神。
B.抒发了道人深受启发的喜悦。
C.突出了居士谦虚自抑的品行。
D.表明了道人认同居士的观点。
【小题5】第②段说理思路清晰,请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谥,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通常是用来赞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同类题5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昔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倘更为祸始    倘:或许
B.枭其二子 枭:擒获
C.言有不逊之志  逊:恭顺
D.昔乐毅走赵    走:逃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
C.子桓兄弟:子桓,是曹操次子曹丕的字,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
D.同岁,两处“同岁”意思都是岁数相等,指和作者同一年出生的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2)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己,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小题4】作者在第四段(“后领兖州……意望己过矣。”)列举自己事迹,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