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雪屋记

杜琼[明]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伙,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含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来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   )见,(   )生意不几息(   )?熟知生意反寓于其中(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痔之息。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研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惠而已矣,初未套有后世华修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救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板来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得灾之功也。以是名雪,退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服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庐焉 造:造访
B.草木消闭塞     歇:凋零
C.木处而,土处而病也 颠:颠覆
D.以屋名雪,讴不欤 韪:正确
【小题2】将下列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以   其 焉 者
B.所   非 所 者
C.所   其 乎 也
D.以   非 焉 也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放宁独是邪?
B.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独是邪?
C.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独是邪?
D.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汉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软/宁独是邪?
【小题4】下列直接描写徐孟祥志行高洁的一组是
①相从而学问者甚伙
②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
③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④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孟样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B.“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物合。
C.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D.文章由屋及雪,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行文晓畅,抒情自然。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3)孟样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西寒之穷冬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7 10:4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典学斋记

朱舜水

①人之所以必资于学者  ?盖前人之学也已成,所以著之即为教;后人之学也,未成而求成,因以循古先圣贤之道而为之,斯为学。学至于人也,其执柯伐柯也乎!今人以学为戏,邯郸之步履,优孟之衣冠,皆为学矣。或者以学为市,脩其天爵②,以要人爵;既得人爵③,弃其天爵,皆为学矣,无怪乎终身为学,终身未之学也!

②夫学者,所以学为人尔。子臣弟友,皆为学之地,忠孝谨信,皆为学之方,出入定省,皆为学之时,诗书执礼,皆为学之具。终身处于学之中,而一心越于学之外,欲求如古圣先贤也,其可得乎?

③五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始之于典学也。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终之于典学也。终始典于学,而学有不成者乎?歌焉诵焉,泳焉游焉,而学有不典者乎?至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则与学化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者也。

④夫典者,常也,宪也,谓一念离此,无以为法。九峰先生谓常在于学,是犹与学为二也。吾子资质温淳,学之无有不至。昔者自谓性非善,亦非恶,岂有学焉而为不善人者乎?特患志意未定,当以论学取友,亲贤进业为务,其毋纳履于鲍鱼之肆乎!

⑤清源季敬名务本,初及吾门,遂从其君而西北归,何以赠之?略举为学之大意,以道其行云。

(注)①执柯伐柯:拿着斧柄伐木作斧柄,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不会有大差别。②天爵:指高尚的道德修养。③人爵:一种被封赐的社会地位。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是(    )。
A.矣B.何C.乎D.耶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了为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学习做人的观点。
B.阐明了为学的对象、内容、时机、工具等方面。
C.指出了为学应该专注于学习的本质而非其形式。
D.论证了只要向古圣先哲们学习就可以学有所成。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希望季敬为学时能做到“典学”。
B.希望季敬为学时志意应明确坚定。
C.希望季敬学习九峰先生的为学之法。
D.希望季敬为学时亲贤进业寻求性善。
【小题4】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简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东兵,即指清军。  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 劝:勉励
B.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 薄:依附
C.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 特:杰出
D.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亲:亲历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家用来
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反抗,最后英勇牺牲。因为他
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马粪,
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火铳,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同类题5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西洋  (明)沈德符
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近以病终干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往时予游京师,會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②所不载,难上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上不听,俾丛便僦居。
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④,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逼宇内,而金陵尤甚。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内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⑤,失之远矣。
(注释)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后因病卒于北京。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④西洋∶当时捋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至京(___________)(2)若以为伺中华图谋(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會与卜邻( )
A.选择邻居B.寻找住所C.占卜验证D.询问邻居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小题4】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上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上不听,俾丛便僦居。
【小题5】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称自己来自大西洋?
【小题6】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