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雪
杨无咎
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料飞花未止,堆檐已满,时摧折、琅玕尾。
骨冷魂清无寐。这身在、广寒宫里。暗怀千古,浑疑一夜,冰生肠胃。岁事峥嵘,故园睽阻,归期犹未。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
【注】①琅玕尾:竹梢,古称竹为琅玕。②睽阻:阻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的是午夜时分风紧雪大的景象,突出天气的寒冷。
B.词作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绘了一幅雪夜寒乡图。
C.“春虫扑纸”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密的景象。
D.风雪之中,词人看到了大雪堆满屋檐、压断竹梢的景象。
E. 本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由景入情,即景抒情。
【小题2】如何理解“向寒乡、不念丰年,只忆青天万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5 11:2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宋公子牧仲书

(明)侯方域

①某叨受太保先公①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②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已相远甚矣。

③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④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祖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财,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不似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注 ①太保险公:指宋牧仲的父亲宋权,死后追封太保

【小题1】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业
B.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
C.业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D.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小题2】第②段指出“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的行为实质是______(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太保的清廉,可以推知宋公子的家境贫寒、资产微薄。
B.太保清廉守节,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丰厚的资产留给家人。
C.为维护太保清名,自己不能资助宋公子金钱,故而道歉。
D.太保为人清高,人们体谅他,赠送宋家的都只是小礼品。
【小题4】第④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的?请具体分析
【小题5】这封信直率而不失委婉,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

李桢①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①李桢:字维卿,号克庵,明朝人。②刘:杀戮。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秦 摈:放弃。
B.秦无异也 视:与……比较
C.犹且俯首听命,过不遑 谢:道歉。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 帝:称帝。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若是,则六国无术自存乎
B.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秦者也/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独存,虽王可也/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D.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彼不用也/穷山之高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2)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
(3)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小题4】试围绕六国破灭的原因,简要概括李桢的观点与苏洵的观点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