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书家弟幼安作草后

宋·黄庭坚

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双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小题1】解释加点字:(1)观世间万缘 (2)纸尽则
【小题2】内弟幼安求法于黄庭坚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黄庭坚以“木人”比喻为哪类人?
【小题4】黄庭坚自称“本无法”,但本文恰恰体现出他的书法创作之法,请尝试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6 06:4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徐荡子祠堂

黄庭竖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徐孺子:东汉徐稚,宇孺子。陈蕃为豫章太守,专门做了一张榻给他坐。②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来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诗歌第一句写祠堂,乔木四围之中,有几亩之宅,为幽人之居,这里的“幽人”指徐孺子。
B.第二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诗人学徐孺子吊唁的方式,也带一束青草前来祠堂祭奠,但昔人已去,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呢?
C.第三句的“藤萝”紧承首联的“乔木”而来。乔木挺立高耸,藤萝依附乔木,却也干云蔽日,显出得意的样子。
D.第四句写有人吹箫打鼓来祠堂里进酒樽,但“何心”二字点出这些人不是同诗人一样因敬重徐孺子的高洁来祭奠的。
E.颈联感叹白屋中没有徐需子,是由于太守中少了陈蕃;尾联以议作结,像徐孺子这样的隐士品格高洁,却仍受到冷淡、讥笑。
【小题2】这首诗是一首吊古咏怀的诗,即借古人古迹而“自吐胸臆”,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