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之轻重,是与草木( )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之( )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②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惟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

③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隐于酒。对菊令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唐寅·《菊隐记》)

(注:①南阳甘谷:南阳郦县有甘谷,山有菊,相传食之长寿。②刘伯伦:西晋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作《酒德颂》。曾为建威参军,主张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小题1】根据文意,在第①段括号处填入合适的词。
A.是与草木(________)耳。
B.则又草木之(________) 也。
【小题2】概括段意。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朱君)本来就是所说的普普通通杂处于隐者之中的人。
B.(朱君)本来就是所说的普普通通杂处于显者之中的人。
C.(朱君)本来就不是所说的普普通通杂处于隐者之中的人。
D.(朱君)本来就不是所说的普普通通杂处于显者之中的人。
【小题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阐述),第①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说理。
【小题5】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最终潦倒而死,年仅54岁。在《菊隐记》中,唐寅肯定了“朱君因菊以隐”,表示“余隐于酒”,并说“对菊令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你对唐寅的这种心态有何感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1:4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文桢传
汪道昆
沈文桢,字时干,四明人也。文桢始生而孤,大母及母党皆贵人,岁时多厚费,于是减父之产,赍.用不饶。叔父死无后,从兄为叔父后,亦寻.亡,文桢与孤子美同居。关尊文桢甚。文桢则以两孤母相厄也,出游避之。
时宗人沈应奇,守中书,尝受书法,工署书。乃舍业为游资,从应奇游阙下,居三年。资且.尽,无所成名。文桢太息日:"丈夫不为名高,则为厚利,安能郁郁坐困乎哉?"遂持母钱三百緡, 就钱塘酒舍,酿酤市中。文桢固酒豪,愈益喜客,客至或不问酒钱。酤三年,母钱尽。乃持百緡, 具大艘,召徒属出海而渔,余悉无获,钱又尽。则又市鱼海上,货渐以东。其年鲜大饶.会雨久鲜乃败。载之山县,货菽粟竹木器以归,于是母钱毕空。坐而家食,从子美稍稍折节,无违言。
文桢遇美欢甚,时急美之困。居尝钓芙蓉江上,得鱼辄沽酒。文桢有子明臣,年少耳,醉辄摩明臣顶,笑日:“孺子在,吾何患贫?”旦日出鱼,饮如故。归则闭户,督明臣读书,其后明臣籍上有司。会文桢病,明臣请留侍卧起,幸.无行。文桢执明臣手泣日:“吾家七世阜昌,至而翁始废业。而其执经术以往,庶几无堕先人行矣。”明日,强明臣就道,文桢竞以疾告终。 明臣数奇,卒业博士。
汪道昆日:“予善明臣,故得闻若翁质行甚具。翁故千金子,少年轻,富貴若将搬之。及其游不得志而归,业酤酤败,业渔渔败,既而市鱼又败,因甚矣。卒之以钓为事,而自托于酒人, 何拓落也?顾犹任放自若,其亦自负不羁都耶?至于避怨出游,终能以怨为德,盖长者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赍用不饶 赍:钱财B.从兄为叔父后,亦寻亡 寻:不久
C.资且尽 且:将D.明臣请留侍卧起,幸无行 幸:侥幸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叔父和堂兄相继去世后,沈文桢和侄儿沈美同住,因家人相处不和,出游京城。
B.沈文桢试过酿酒卖酒、出海捕鱼和贩卖海鲜,但皆因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C.作者认为沈文桢虽仕途失意,行商失败,身处困顿,仍能任放自若是豁达之人。
D.年轻骄纵导致沈文桢仕途、商场屡屡失败,而失败让他懂得了谦恭有礼以德报怨。
【小题3】沈文桢行商为何没有成功?请简要概括。
【小题4】把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而其执经术以往,庶几无堕先人行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胜:胜景,美景
B.一路多突石危岩 危:危险
C.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祝寿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B.徐霞客这次游历共用了二十四天,从太和山到草店,途经嵩山、陕州、潼关、泓峪、坞底岔、龙驹寨等地,然后从草店回家。
C.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D.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构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