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孤雁

高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鹥宿,蒹葭夜夜寒。

(注)①陇:陇山,为六盘山的南段,在今陕西陇县北。②凫鹥:凫,野鸭;鹥,水鸥。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起笔用平易简洁的语言交代大雁落单的原因,为下文写返程的状态作了铺垫。
B.“怯”字凸显大雁“度陇”时的心理状态,“难”字表现了大雁飞翔时的孤危处境。
C.将急切呼群的大雁置于云片之间,将形影相吊的大雁置于残月之下,是因情设景。
D.形单影只也不与凫鹥共宿,宁愿在夜夜秋寒时独宿于蒹葭,这显示了大雁的坚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2:4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

吊岳王墓 高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注)①两宫:指被金所俘的徽宗、钦宗二帝。②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③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韩信。④栖霞岭:在杭州西湖滨,岳坟所在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的第一句是全诗中唯一描写岳飞墓的一句,写墓边大树的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尽管只此一句,却极为传神。
B.颔联的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者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C.尾联的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眼前的茫茫白露,凄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加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D.本诗是诗人凭吊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一首怀古诗,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气韵雄壮,情文相生。
E.本诗运用了比拟、用典等手法。诗人写岳飞被害,运用了正直敢谏的朱云和被诬陷灭族的韩信这两个典故。
【小题2】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这对诗人抒发情感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①,过阳明子而论学②。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③。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④:‘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⑤?”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南都:今江苏南京,乔宇任南京礼部尚书。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④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⑤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无:不。
B.盖一年而诎乡艺人 诎:通“屈”。
C.阳明子日:“学贵精” 精:细
D.专于弈而不专丁道,其专溺也 溺:沉湎
【小题2】(小题2)下列全符合王阳明为学主张的一组文字是 ( )
①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②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
③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
④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
⑤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
⑥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
⑦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⑧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
A.②③⑤B.④⑤⑥C.⑤⑥⑦D.①④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他的朋友白岩乔先生将要离开自己去南京时写给这位朋友的。王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对朋友做了须坚持研究学习的勉励。
B.王守仁在这篇赠序里阐述了他的为学主张,他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是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白岩乔先生认为自己喜好文辞优美的文章,写作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并沉潜于诸史和百家著作,这就算是“精”了,可王守仁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精”。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2)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3)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 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小题1】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_____。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D.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小题4】概述焦山“诸美”的内容。
(1)山石树木等风景之美;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联系全文,阐述“尚于兹山不能无情”中的“情”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