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唐子畏往茅山进香,道出无锡。晚泊河下,登岸闲步,见肩东来,女从如云,中有 丫环尤艳。唐之,知是华学士宅,因逗留,请为佣书。改名华安,复宠任,谋为择妇, 因得此婢,名桂华。居数日,为巫臣之逃。华令人索之,不得。

久之,华偶至阊门,见书肆中一人持文翻阅,极安。私询之,人云:“此唐解元也。” 明日,修刺往谒,审视无异。及茶至,而枝指露,益信,然终难启齿。唐命酒对酌,华不 能忍,稍述华安始末以挑之。唐但唯唯。华又云:“貌正肖公,不知何故?”唐又唯唯。 华不安,欲起别去。唐曰:“少从容,当有所请。”酒复数行,唐命烛导入后堂,召诸婢 拥新娘而出拜。华愕然。唐曰:“无伤也。”拜毕,因携女近华曰:“公向言某似华安, 不识桂华亦似此女否?”乃相与大笑而别。

(节选自《泾林续记》)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舆:_______(2)迹: _______(3)类: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此婢      坐法华亭西,望西山,始指异之
B.巫臣之逃    自余僇人
C.稍述华安始末挑之    不赂者赂者丧
D.召诸婢拥新娘出拜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及茶至,而枝指露,益信,然终难启齿。
【小题4】文段记述了一个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此故事通常被称作“ 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大恩未,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鸣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②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散展。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①西铭:张溥,明末复社的领袖。张溥死后,因无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②若敖: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因为越椒背叛楚而被灭族绝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见背:被背弃
B.去年之举,淳已自必死 分:料想
C.淳之身,父之所 遗:遗留,留下
D.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令人痛绝   酬:报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知不死,死于今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B.嫡母慈惠,千古难    失其与,不知
C.节义文章,如我父子几人哉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D.家事尽委之 宁许负秦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
B.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并以五言诗的咏唱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
C.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
D.这封狱中绝笔信表达了夏完淳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新 妇 结 褵 二 年 贤 孝 素 著 武 功 甥 好 为 我 善 待 之 亦 武 功 渭 阳 情 也 语 无 伦 次 将死 言 善 痛 哉 痛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2)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补唐书骆侍御传

[明]胡应麟

骆宾王,越东阳郡人也。父为博昌令。宾王生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曰“白毛浮渌水,红掌拨清波”,客叹诧呼神童。比长,天才逸发,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一时,号“垂拱四杰”云。先是,唐起梁陈衰运后诗文纤弱委靡,体日益下。宾王首与勃等一振之,虽未能骤革六朝余习,而诗律精严,文辞雄放。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

永徽中,历官侍御史。时高宗孱,不君,后曌擅国。宾王睹唐运且密移,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曌怒,诬以法,谪临海丞。高宗崩。后曌废中宗,改唐物。宾王耻食周粟,即日弃官归。会英公徐敬业起兵诛后曌,宾王仗从之。敬业雅慕宾王名,得之大悦,引至戎幕中,羽书文告之属一切谘焉。既而义师大集,将直指长安,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海内。檄传,四方振动。曌读之至“一抔六尺”语,凛然曰:“如此材而流落不偶,宰相之过也。”魏元忠纵火围逼敬业,军遂溃。党与悉禽,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削发为浮屠,居天竺灵隐间十余载。考功郎宋之问谪官岭表,宿寺中赋诗,得“鹫岭龙宫”之句,思不属,方苦吟,一老僧卧禅榻问故,遽续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大骇,质明趣访之,逝矣,识者云此骆宾王也。

始,宾王父早亡,奉母竭力。至奋身为国,举宗百口,弃置若遗,其忠孝天性然也。宾王既以起义亡,无敢裒其制作者。中宗复辟,累诏访求,鲁国郗云卿始集传之。当孽曌革运滔天,盖开辟未闻之变。一时唐之臣子,宋璟、姚崇、娄师德辈,俯首北面,蒲伏裙裾。独宾王仗义执言,大声其恶。

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而公论始定于一,殆若有天意存焉。於戏,宾王不死矣。顾《新唐书·文苑》阔略未详,而刘响《旧唐》论述尤谬,因稍据《临海丞集》其忠孝大都,暨野乘稗官之足征信者,为《骆侍御补传》以传。

(选自《少室山房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一时   擅:享誉
B.宾王仗从之 策:书册
C.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海内    谕:告诉
D.因稍据《临海丞集》其忠孝大都  掇:选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上书谈论国家大事,触怒了武则天,被贬为临海县丞,当天就弃官而去,不与武则天合流。
B.骆宾王的檄文不仅令全国上下振奋,就连武则天读了后也为没有得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C.骆宾王既是忠臣,为国不畏强暴,也是孝子,任博昌令的父亲早逝,骆宾王就尽心尽力孝敬母亲。
D.骆宾王的事迹虽然史书有所记载,但要么过简,要么有讹错,因此作者写了《骆侍御补传》传世。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与悉禽,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削发为浮屠,居天竺灵隐间十余载。
(2)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而公论始定于一,殆若有天意存焉。
【小题4】本文记述了骆宾王诗文写作方面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情表

(元末明初)简祖英

臣祖英九岁失怙①,惟慈亲鞠育,逮长知训,冀或用世,以酬罔极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为何左丞参佐,适值三山强寇②,剽掠广城,一门妻女,死节五人;而老母陈氏,为所拘囚。臣祖英隐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国③也多矣。

兹遇圣朝维新,征讨不服,率土效顺,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婴铁锁,臣母得以生还,虽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难逃,而得以展区区乌哺情私者,陛下之赐也。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殒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顾自惭,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职在民牧。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释)①失怙:死了父亲。 ②三山强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据武装,被何左丞所灭。 ③石苞殉国:石指石奢,苞指赵苞。石奢:楚昭王相,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自刎而死。赵苞:鲜卑侵略汉国,把汉将赵苞的母亲置于阵前,赵苞仍按时进击,他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杀害,赵苞随后呕血而死。④甄录:甄别录用。 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B.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C.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D.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陈述情怀、表明心曲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上表达忠心和为国效命的诚意,要动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请求,又要从其心理需求出发晓之以理。
B.古代父亲去世叫“失怙”,母亲去世叫“失恃”,父母双亡则称作“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可婉称“见背”。
C.禄秩,指官吏食禄的品级,也指禄位,又指俸禄
D.耄耋,耄,年纪七十岁。耋,年纪约为八、九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用了“石苞殉国”的典故,是为了陈述隐忍苟活的惭愧,表明忠孝难全的矛盾,表达家国兼爱的情怀。
B.“乌哺情思,陛下之赐”,表达对明朝饶恕自己罪过的感恩。“母子离散复完”、“罪戾已深”,旨在说明不就任的原因。
C.第3段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运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
D.第3段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举及母年老孤苦的现实情况;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使得说理逻辑严密,有礼有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节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
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
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任光禄竹溪记》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去乡益贱:人到了他乡就更不被人看重了
B.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京城人竟以我们当柴草的东西为珍宝
C.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可是京城中人假如能够得到一窝竹子,就会不惜拿出数千钱来
D.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京城里的人竟把我们用来当柴(烧)的竹当作宝贝
【小题2】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京师人对待竹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江南人对待竹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徼海外之人对待竹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同为竹,京师人视之为宝,江南人却视之为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写游京师显贵人家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不可得。
B.文章第3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C.这篇小品文着重对京城之人不知竹而盲目贵竹的现象作出了针砭。
D.文章在比较中写出了三种人对待竹的不同态度,其中,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截然不同,却在对待奇花石上,存在着一致。
【小题4】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