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与朱元思(________) ⑵蝉则千不穷(______)
【小题2】以下加点的词与“互相轩邈”中的“轩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任意东西B.天下云集
C.秦孝公据崤函之D.以一头进,试使斗而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清代许涟评《与朱元思书》“扫除浮艳,淡然无尘”(《六朝文絜笺注》)。说说文章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有何内在联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1:4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怀肃,彭城人,高祖从母兄也。家世贫窭,而躬耕好学。初为刘敬宣宁朔府司马,东征孙恩,有战功,又为龙骧司马、费令。闻高祖起义,弃县来奔。京邑平定,振武将军道规追桓玄,以怀肃为司马。玄留何澹之、郭铨等戍桑落洲,进击破之。颍川太守刘统平,除高平太守。玄既死,从子振大破义军于杨林,义军退寻阳。怀肃与江夏相张畅之攻澹之于西塞,破之。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夏口东岸,孟山图据鲁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皆连壁相望。怀肃与道规攻之,躬擐甲胄,陷二城,冯该走石城,生擒仙客。

义熙元年正月,桓振败走,道规遣怀肃平石城,斩冯该及其子山靖。三月,桓振复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奔,怀肃自云杜驰赴,日夜兼行,七日而至。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于是士卒争先,临阵斩振首。江陵既平,休之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伪辅国将军符嗣、马孙,伪龙骧将军金符青、乐志等屯结江夏,怀肃又讨之,枭乐志等。道规加怀肃督江夏九郡,镇夏口。除通直郎,仍为辅国将军、淮南历阳二郡太守,二年,兼领刘毅抚军司马。以义功封东兴县侯,食邑千户。其冬,桓石绥、司马国璠、陈袭于胡桃山聚众为寇,怀肃率步骑讨破之。江淮间群蛮及桓氏余党为乱,自请出讨。既行失旨,毅上表免怀肃官。

三年,卒,时年四十一。追赠左将军。无子,弟怀慎以子蔚祖嗣封,官至江夏内史。

(选自《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B.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C.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D.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文中指古代帝王的庙号,它与传统民俗中对家族长辈的称呼所指不同。
B.“司马”,指军事主官的僚属,唐时司马是郡守的得力助手,如“江州司马”白居易。
C.“权”,指“暂时行使”某职位的职权,如“权国”,就是暂时治理国家政事的意思。
D.“追赠”,指古代朝廷给去世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勋位,是朝廷奖赏的一种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怀肃审时度势。他起初在刘敬宣处任职,后听说高祖起义,便放弃县令之职投奔高祖,并率领军队击败郭铨等人。
B.刘怀肃战功卓著。刘怀肃单独带兵攻破了戍守夏口东岸的冯该、据守鲁山城的孟山图和把守偃月垒的桓仙客。
C.刘怀肃作战英勇。桓振偷袭江陵,怀肃率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前往支援,面对强敌,怀肃毫不畏惧,最终扭转战局。
D.刘怀肃行事果敢。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作乱,刘怀肃主动请求出击讨伐,出兵后未按皇上命令行事,被刘毅上表弹劾。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江陵既平,休之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项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丝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岛衣巷,故谓之鸟衣之游,等才辞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子,义照八年,混以刘党见诛来,要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字修整,仓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辟,有加于,中外姻亲,道义而室1,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阅逾年,菜蔬不改,兄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长,而好威否人物、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亮,资财万,宅十余所,奴使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都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B.从叔/峻司空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C.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D.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故以字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叔,即祖父亲兄弟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即父亲的堂弟(即从父弟)。
B.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与今义不同,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近亲和远亲都属于这个范围。
C.文学,官名。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明清废。
D.“遗财禄秩”的“秩”,指官吏的官阶品级。私禄中的“”指传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是陈郡阳夏人,他从叔谢峻将他收为后嗣,新家比生身父母家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全不留意。
B.弘微言语不多,但一开口就言简意赅,很见水准,因而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之为微子。
C.弘微治业有方,重信义。继叔父去世以后,继母晋陵公主让他掌管家业。他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改授东乡君的继母回家,家中井有条,仓康充实,田产还有增加。
D.弘微与兄弟非常友好和睦。谢罐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微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
(2)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延伯,博陵人也。延伯有气力,少以勇壮闻。仕萧赜①,为濠口戍主②。太和中入国,高祖深嘉之,常为统帅。胆气绝人,兼有谋略,所在征讨,咸立战功。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永平中,转幽州刺史。萧衍遣赵祖悦率众偷据峡石。诏延伯为别将讨之。延伯挟淮为营,取车轮,贯连相属,并十余道,横水为桥。既断祖悦等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由是衍军不能赴救,祖悦合军咸见俘虏。拜平南将军。正光五年秋,以在扬州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开国食邑二百户,寻增邑一百户,改封新丰,进爵为子。

时莫折天生③下陇东寇,征西将军元志为天生所擒。诏延伯为征西将军,与萧宝夤讨之。延伯勒众而出,宝夤为后拒。天生悉众来战,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锋。于是勇锐竞进,大破之,俘斩十余万,追奔及于小陇。秦贼劲强,诸将所惮,朝廷初议遣将,咸云非延伯无以定之,果能克敌。授右卫将军。

于时宿勤明达④寇掠泾州。延伯既破秦贼,乃与萧宝夤率众会于安定,军威甚盛。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众军将出讨贼,未战之间,有贼数百骑,诈持文书,云是降簿,乞且缓师。延伯谓其事实,逡巡未出。俄而宿勤明达率众自东北而至,乞降之贼从西下,诸军前后受敌。延伯上马突陈,贼势摧挫,便尔遂北,径造其营。贼本轻骑,延伯军兼步卒,兵力疲怠,遂大败。延伯中流矢,为贼所害。时大寇未平而延伯死,朝野叹惧焉。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曰武烈。

(选自《魏书·崔延伯传》有删改)

注:①萧赜:齐武帝。②戍主: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③莫折天生:人名。 ④宿勤明达: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B.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C.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D.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和”是北魏孝文帝的庙号。
B.男,古代爵位之一。在中国古代,一些朝代设五等爵,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C.食邑,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谥号,古时帝王、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延伯改换门庭,为魏国效力。他曾在萧赜手下任事,投奔魏国后,凭借胆量、谋略,建立功业,为自己赢得高官厚禄。
B.崔延伯足智多谋,击败敌军。他利用车轮架设浮桥,既切断赵祖悦的退路,也令萧衍无法前来救援,赵祖悦只得率部投降。
C.崔延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亲自率兵征讨莫折天生,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将士们听其号令,英勇作战,大获全胜。
D.崔延伯轻信敌军,陷入被动。他正准备发兵攻打宿勤明达,敌方送来投降书,他信以为真,没有及时发兵,导致军队遭袭,最终大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初议遣将,咸云非延伯无以定之,果能克敌。
(2)延伯上马突陈,贼势摧挫,便尔遂北,径造其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伏诛,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载,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关。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秘书郎,蚤亡     蚤:通“早”
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异:以……为异
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逮:赶得上
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致:达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 
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②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
③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    
④既不见知,常怀愤愤  
⑤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  
⑥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资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堂叔的喜爱。
B.谢灵运承袭康乐公这一爵位,后被高祖任命为太尉参军,在该任上因擅杀门生而被免除职务。
C.谢灵运因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任职一年即称病弃官,堂弟们 劝阻亦不听从。
D.谢灵运移居会稽,居所依山傍水,景色幽美,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情山水游乐其间。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2)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