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怀肃,彭城人,高祖从母兄也。家世贫窭,而躬耕好学。初为刘敬宣宁朔府司马,东征孙恩,有战功,又为龙骧司马、费令。闻高祖起义,弃县来奔。京邑平定,振武将军道规追桓玄,以怀肃为司马。玄留何澹之、郭铨等戍桑落洲,进击破之。颍川太守刘统平,除高平太守。玄既死,从子振大破义军于杨林,义军退寻阳。怀肃与江夏相张畅之攻澹之于西塞,破之。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夏口东岸,孟山图据鲁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皆连壁相望。怀肃与道规攻之,躬擐甲胄,陷二城,冯该走石城,生擒仙客。

义熙元年正月,桓振败走,道规遣怀肃平石城,斩冯该及其子山靖。三月,桓振复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奔,怀肃自云杜驰赴,日夜兼行,七日而至。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于是士卒争先,临阵斩振首。江陵既平,休之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伪辅国将军符嗣、马孙,伪龙骧将军金符青、乐志等屯结江夏,怀肃又讨之,枭乐志等。道规加怀肃督江夏九郡,镇夏口。除通直郎,仍为辅国将军、淮南历阳二郡太守,二年,兼领刘毅抚军司马。以义功封东兴县侯,食邑千户。其冬,桓石绥、司马国璠、陈袭于胡桃山聚众为寇,怀肃率步骑讨破之。江淮间群蛮及桓氏余党为乱,自请出讨。既行失旨,毅上表免怀肃官。

三年,卒,时年四十一。追赠左将军。无子,弟怀慎以子蔚祖嗣封,官至江夏内史。

(选自《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B.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C.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D.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文中指古代帝王的庙号,它与传统民俗中对家族长辈的称呼所指不同。
B.“司马”,指军事主官的僚属,唐时司马是郡守的得力助手,如“江州司马”白居易。
C.“权”,指“暂时行使”某职位的职权,如“权国”,就是暂时治理国家政事的意思。
D.“追赠”,指古代朝廷给去世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勋位,是朝廷奖赏的一种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怀肃审时度势。他起初在刘敬宣处任职,后听说高祖起义,便放弃县令之职投奔高祖,并率领军队击败郭铨等人。
B.刘怀肃战功卓著。刘怀肃单独带兵攻破了戍守夏口东岸的冯该、据守鲁山城的孟山图和把守偃月垒的桓仙客。
C.刘怀肃作战英勇。桓振偷袭江陵,怀肃率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前往支援,面对强敌,怀肃毫不畏惧,最终扭转战局。
D.刘怀肃行事果敢。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作乱,刘怀肃主动请求出击讨伐,出兵后未按皇上命令行事,被刘毅上表弹劾。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江陵既平,休之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5 12:43: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②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③,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④,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⑤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⑥,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⑦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宫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 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扆(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臣曰:“汝必师之。” 师:老师
B.今孔子将适周 适:到……去
C.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观乎明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又有周公相成王  及时相遣归
C.此周公所以盛也  所以游目骋怀
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小题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敬叔与(孔子)俱
C.(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请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诫,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小题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十六岁花季”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涉 务
颜之推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具美于六涂哉 责:责备
B.及有试用,多无所 堪:胜任
C.吏民之上 肆:放纵
D.皆僮仆为之     信:任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国用材 鸡豚狗彘畜,无失其时
B.所以处于清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坐死仓猝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莫不震慑,谓人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作务实的典范,再从反面历举各种“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出空谈的弊病和危害,反衬务实的重要性。
B.晋朝南渡之初,士族尚受优待;但其后对士族的监管日趋严厉,官员稍有小人之貌,就严厉惩戒,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
C.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只有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过于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揭示时弊及其危害。
D.本文运用语言既讲究句式整齐,或对偶,或排比,又间用长短参差的散体句,使得文章既有形式之美、气势之强,又自然流畅,气韵生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纵 有 小 人 之 态 皆 可 鞭 杖 肃 督 故 多 见 委 使 盖 用 其 长 也 人 每 不 自 量 举 世 怨 梁 武 帝 父 子 爱 小 人 而 疏 士 大 夫 此 亦 眼 不 能 见 其 睫 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⑵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