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秋阳赋
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暨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告余,此雨止祥也。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喑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长庚:金星。⑤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不土之里 宅:住宅。
B.予者     若:像。
C.方夏潦之也 淫:过度。
D.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雨止祥也   倚歌而和
B.赫而炎非其虐 何为其
C.奴婢喜告余   扣舷歌乏
D.升扶桑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不可遏制,文采出众。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 为 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 冬 夏 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11:4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者暮 儿已禄相
B.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
C.攀栖鹘之巢 正襟坐而问客曰
D.问其姓名,而不答 仰之间,已为陈迹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之 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月末称为晦。
B.望美人兮天一方  指作者思慕的女子。
C.奄奄黄昏后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
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 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②晋(国)公,王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将安取哉  衷:中心
B.以直谏仁宗皇帝 事:侍奉
C.王氏之福盖未也 艾:停止
D.时射利,皇恤厥德 相:察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不待其定求之 德不厚望国之治
B.此皆天未定者也 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C.责报天 以勇气闻诸侯
D.世有晋公比李栖筠者    处涸辙犹欢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小题4】三槐堂与王家有怎样的关联?请从文章中摘出相关原句作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醉白堂记(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表于后世表:表露
B.文致太平致:传达
C.而皆有侈心焉侈:夸大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而书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岂其所欲哉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忠彦以告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小题5】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