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阅读第①段文字,举例分析其整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小题2】从比喻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3】找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它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
B.当时苏轼被贬黄州,主客问答正体现苏轼内心的矛盾。
C.主客问答能打破思维定势,使人转变角度来思考问题。
D.主客问答最终从积极乐观的儒家思想中获得精神寄托。
【小题4】客人的话语中包含了对生命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悲叹。
【小题5】以“月”为例,评析文章将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的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3:4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宇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处听雾雨愁,白浪翻空东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②。
注释:①浮玉:喻指金山。 ②杪(miǎo):树梢。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以“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述,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于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小题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煲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小题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国之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人生失意;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 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逐以右正言知制诰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姿雄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   济:成功
C.又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然 凛:严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藤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延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3)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
【小题4】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顷之茫然 凌:适宜
B.歌而和之   倚:循、依
C.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B.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C.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这属于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方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帝王纪年法等。
B.斗牛,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斗”“牛”是其中二宿。
C.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是指农历每月三十。
D.盏,在文中指酒杯。我国古代用作盛酒、温酒、饮酒的酒器还有很多,如:尊、壶、角、卮、觥、杯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先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赏景吟诗,举杯对月,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
B.选文一用主客对话来写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文章的总体基调还是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
C.选文二写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D.选文二写与道士等人夜游赤壁,文中“道士顾笑,予亦惊寤”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顿,积极进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