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②耦耕:指两人各持一耜(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小题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光似泼”用实笔,“气如熏”用虚笔。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
B.“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表现出苏轼政治上不得意。
C.“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夸张兼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
D.“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田野环境的恶化。
E.结句画龙点睛,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近一步深化。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5 10:0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远近结合,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小题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 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逐以右正言知制诰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姿雄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   济:成功
C.又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然 凛:严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藤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延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3)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
【小题4】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