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1)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2)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1)林子:即林纾自称。林纾,清代翻译家。(2)葑草:水草
【小题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写第一段中“湖水皆黯碧如染”的景色。
【小题2】对“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不解鱼为何远逝,在一丈以外寻找到这些小鱼。
B.水波搅动,有人在远处下钩投食。
C.小鱼象往常一样争食,水纹攒动,热闹异常。
D.这句话进一步证明了“鱼之逝者皆饱也”的见解。
【小题3】第三段中“名利之薮,独无钩乎?”意在提醒读者提防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文末以疑问句作结,“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12: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小题1】龚自珍是_____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己亥杂诗》中有“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生气 (2)夭梅
【小题3】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梅曲为美B.夭梅病梅为业
C.辟病梅之馆贮之D.余船次俱进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    ②以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而江浙之梅皆 ④既之三日    ⑤以五年为期,必之全之
A.②⑤B.①④C.③④D.④⑤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2)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小题6】本文以梅喻人,它在写作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批判揭露了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骆钟麟,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①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B.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C.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D.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每月的十六为“既望”。
C.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D.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宣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积极赈灾。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洪水时,他开仓赈济,劝富人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槐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 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 ;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 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①博士: 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小题1】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 轻视息慢
B.歙尤多英贤,敦行谊 敦: 厚道、诚恳
C.易田固信余 固: 坚决、执意
D.属其板刻之 属: 通“瞩”,叮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退而强学 吾尝豉而望矣
B.注念生人之欣戚    不知东方之既白
C.四夫造物之于人    彼于致福者,末数数然也
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
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 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
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2)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赣之宁都人也,生以天启甲子。禧年十一补邑弟子员,试辄其曹。后十年,会甲申之变,帝死社稷,禧闻号恸,日哭临县廷,居则愤惋吒咤,如不欲生。已乃谢弃诸生服,隐居教授。

禧负才略,善擘画理势,每事前决成败,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方流贼之炽也,承平久,人不知乱,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甚,移家翠微峰居焉。翠微峰距宁都西十里,士友稍稍依之,而彭士望、林确斋亦至。士望南昌人,字躬庵,遭乱,喜结客,立义声,公卿间与禧立谈定交,遂偕林挈妻子来家翠微。林故南昌宗室子,变姓名为林确斋,世所称易堂诸子也。其后数年,宁都中寇,被屠掠,而翠微独

禧既谢诸生,益肆力为古文辞,授徒穷山,弟子著籍者常数十人。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故其所为《新乐侯刘文炳传》尤工。年四十乃出游,涉江逾淮,游吴越,思益交天下非常之人。闻有隐逸士,不惮千里造访。

康熙十七年,诏中外举博学鸿词,禧亦在举中,被征,以疾辞。郡太守县令更督辄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药。抚军某疑其诈,以板屏舁之至门,禧絮被蒙头,卧称病笃,乃放归。后二年,赴维扬故人约,舟至仪真,暴心气病,一夕卒,年五十七。著有文集二十二卷,诗集八卷、左传经世若干卷。兄详,字善伯;弟礼,字和公,并有集行世。

论曰:明宣德中,周文襄忱荐龚翊为太仓学官,翊辞不就,语人曰“吾仕无害于义,恐负金川门一恸耳”。而禧之论,以谓翊一门卒,非有知己之恩、国士之责也,既已更立三朝,身逢圣贤之主,而然不肯少污其志,贤已。呜呼!禧倘自谓与。

(选自葛虚存《侯方域魏禧轶事》,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辄其曹   冠:位居第一B.帝死社稷 愍:哀怜
C.而翠微独   完:坚固D.然不肯少污其志  皭:洁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灭亡之后,魏禧伤心难过、痛不欲生,下定决心隐居,不再出仕为官。
B.社会动荡之际,魏禧有先见之明,与友人一同搬至翠微峰,躲避了一场祸患。
C.魏禧因仰慕忠义,所以格外用心书写忠烈之事,并且四处游历、结交忠义之人。
D.明宣德年间,龚翊被举荐为太仓学官,却辞不赴命,魏禧赞扬了他的气节。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禧负才略,善擘画理势,每事前决成败,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
(2)禧既谢诸生,益肆力为古文辞,授徒穷山,弟子著籍者常数十人。
【小题4】根据文中人物的各方面情况,概括当时隐士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①

(清)林则徐

严关②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立马关前,放眼河山,感慨万端,写下此诗。②严关,指嘉峪关,为长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以突兀峭拔之笔,突出了嘉峪关挺耸雄奇的形象。“界”是隔断之意,极有力度地写出了这个通往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B.第二句中“万里征人”指作者自己。“驻马蹄”三字,既写旅途艰辛而小憩,又为下文观景写景提供了契机,带有过渡性质。
C.頷联既写了远景,即与脚下严关遥遥连接的楼阁和秦中地区直立的树木;又写了近景,即回旋盘绕的长城压低了陇地的云烟。
D.颈联是想象之笔,诗人在嘉峪关由“飞阁”“缭垣”,联想到天山耸拔,似与严关比肩而立,横亘的大漠苍茫无际,令人迷惘。
E.尾联的意思是,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山和函谷关,站在嘉峪关回头向东看,崤山和函谷关不过是封关的一团泥丸。
【小题2】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