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林嗣环 《口技》)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几:不多时B.少:稍微
C.舒:伸展,松弛D.坐:通“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9 08:3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疑解

(清)戴名世

岁辛酉七月,有客过戴子舍馆,将去而告戴子曰:“余窃有疑于子,而未敢以请也。”戴子曰:“子为我言之。”

客曰:“操舟渡江者,晏然顺流而下,而顾叫号神明,若有风波之恐焉,则人必笑之矣。何者?为其忘乎所安,而忧夫所不及也。今子年不满三十,读百家之书,修身洁行,文章赡逸,气盖百代,世固未有如子者。宜子之浩浩然而自得,而趑䢐憔悴,有出骚人思士之所不堪者,毋乃忘乎所安,而忧夫所不及者乎?”

戴子曰:“吾方没溺于波涛之内,颠覆于险阻之途,子且云云若是耶?夫人之患重痼者,其危苦自知之,而人之在旁者,见其饮食言笑或无异于常人,遂不复知其图;即偶一愁痛呻吟,而人且厌其声而恶其态矣。世无扁鹊,则未有知之者也。且子言读书修行,吾非敢当也。今果如是,则余之忧滋甚。”

客曰:“夫子之忧,吾不识也,请其敌,”戴子曰:“昔北宫子造事而穷,西门子造事而达。北宫子谒西门子曰:‘余与汝并世也,而余且穷若此,何耶?’西门子曰:‘汝不得与余并。’东郭先生曰:‘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若之何其以辱北宫子也?’仆不佞,适有类于北宫子。而世之所为西门子者多矣,相与嗤笑设侮,非有东郭先生,则其论将谁定耶?余困于世将三十年矣,颠倒狼狈,辗转相,以至今日,而不知其所终极。举世之人固莫不胜余,而岂敢望于西门子者?由东郭先生之言推之,岂其读书修行之所致耶?既薄于命也,不读书修行,其穷犹尔,吾岂以彼易此乎哉!”“然则胡为忧之?”曰:“不必忧者,忧之不可也。可忧而不忧,为矫,为忍,为妄,为忘情,吾之所不为也。”

客曰:“噫!有是哉!吾闻之古人之言,以为小人多忧,君子则否,吾以是疑子非君子。”戴子曰:“小人之忧,于外物而汲汲嗜欲,侥倖于不可得,而为是戚戚也。昔者孔子删《诗》,自《国风》《小雅》,大半皆劳人、思妇、忠臣、孝子悲悼惨怛之音。其言至深痛不可读,而夫子许其能怨,则君子之忧固有不可遽释者。吾子既不能如扁鹊之知病,而反咎病者之呻吟。子其行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然顺流而下   晏然:平静,安宁
B.请其故 敢:谦词,冒昧地
C.辗转相 属:从属,归属
D.于外物而汲汲嗜欲   徇:顺从,屈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为我言之  皆出于此乎
B.有出强人思士之所不堪者 然微以自文君亲
C.则余之忧滋甚 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D.吾以是疑子非君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君子应当忧德不忧命,如同孔子删掉《诗经》中悲悼惨怛之音一样,无需过于在意人生的困顿失意,贵在读书修行,坚持自我。
B.本文借答客解疑,揭露当时社会无德者达、有德者困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决不屈志变节的坚定信念,斥责了那些不能知世识人的庸夫俗子。
C.文章起篇从容不迫,客问主答入论后,论愈深,辞欲急,情愈真,步步紧逼,至终篇逐客行,情不容人,理不容改,气势夺人。
D.文章采取对话的形式,问答间,引文、征史、设臂信手拈来,叙事说理融为一体,自然流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不佞,适有类于北宫子。
(2)其言至深痛不可读,而夫子许其能怨,则君子之忧固有不可遽释者。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虑事定计饰先王之成功语其败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严莫大于此矣

(选自《史记·者列传》)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

(《茗柯文二编》卷上)

【小题1】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 》。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
【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同类题4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醉乡记

(清)戴名世

①昔余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②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③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

(注释)①乡陬(zōu):偏僻的地方。②翻适:畅快舒适。③以徜以徉:安闲自在。④刘伶、阮籍:俱为西晋人,名列“竹林七贤”。刘、阮纵酒放诞,蔑视封建礼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常以醉酒保全自己。③陆沉:指国家陷于灾祸。⑥其不入而迷者:不入醉乡并且不昏迷慌惑的人。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焉C.也D.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首先写“我”到醉乡时的醉酒的真实感受。
B.第①段首先写“我”看到的醉酒之人的醉酒表现。
C.第①段具体描绘了醉酒对人的生理、心理的伤害,奠定了情感基调。
D.“醉乡”是一个可以痛快喝酒、大饱口福、安闲自在的地方。
【小题3】对文中②、③段的“呜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的“呜呼”承接第①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强烈的惊讶之情。
B.第②段的“呜呼”承接第①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
C.第③段的“呜呼”表达了对“醉乡遍天下”的强烈震撼和无奈之情。
D.第③段的“呜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的担忧之情。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而荒感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己。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末尾D.第③段开头
【小题5】分析第②段划线部分的论证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侄理含暨配张氏墓志铭

纪晓岚

理含,名汝备,先姚安公之冢孙,先兄晴湖之冢子。少从安世斋先生游,好为奇崛之文,故不中有司程式。将以国子监生应乡试,竟志以殁。平生循谨无过失,然无卓绝之行可勒金石也。

其妇张氏,则武强旧族之女。年十九而寡,持服三载,不去衰麻,孀居三十七载,虽酷暑未一解衣睡。对姑舅则婉容,退即端坐如枯木,婢媪有从之数十年者,未见其嬉笑也。理含兄弟六人,居同宅而别院,妇独与舅姑同院居,终日侍奉无倦色。姑患病濒危,夜焚香泣涕祷佛,遂终身茹素。理含未有子,初殁时,视含殓毕,即泣拜舅姑前,又回拜诸弟,求为立后,必得请而后起,故仲弟之子就襁褓中指与之。妇爱逾所生,而教有义方,督课不少假借,今在庠为名诸生。乾隆壬寅,有司以上闻,德建坊旌表,越四年乃卒。弥留时嘱树发曰:“旧茔地狭,诸妯娌先卒者已各卜兆予。汝父棺尚厝,汝必移与我棺同葬姑舅旁,冀魂而有知,定省如昔也。”

嘉庆己未,树发将遵遗命合葬于祖茔之侧,乞余为铭。世之论者谓节孝为女子本分,是则诚然,然忠臣孝子遭遇非常,或感天地而动鬼神,要亦分所当为耳。彼青灯忍泪,白首完贞,凄风苦雨,阅数十年如一日,非心如铁石者不能。千百人中能尽本分者有几?乌可以庸行易之耶!论者又谓贫贱之家节孝难,富贵之家节孝易。然以境遇论,贫贱者身无所倚,仰事俯畜无所资,其艰苦诚为至极。以人情论,则艰苦者无逸志,而富贵者席丰履厚,以萧索孤寂之身,日见繁华奢利之事,姑姊娣姒寒暖迥殊,则而亦摇,仆隶婢妪炎凉各异,则激而生悔。且珠玉锦绣之身,其势必不能耐勤劳,则奉养难:无父之孤,坐拥其业,易入游冶之场,则教子尤难。今理含之妇能始终一心,以媳而代子,以母而代父,所为不加人数等乎?其葬也,于理当志。既志其妇,自不能不系其夫;又不关作志之本意,自不能不夫妇并列。言岂一端,要各有当,其斯之谓与?

铭曰:同穴之愿,今则已偿,镌石幽宫,于夫有光。我无愧词,汝亦无愧于表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以殁   赍:怀抱
B.督课不少假借 假借:宽容
C.弥留时嘱树发 弥留:生前
D.则而亦摇 炫:夸耀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安公的嫡孙理含,生前为人谨慎,喜欢写独特不凡的文章,但他却没有非常卓越的行为可以雕刻在碑上。
B.理含之妻张氏十九岁守寡,其谨守闺范,苟己守礼令纪晓岚敬重,而张氏也因为有德有节,事迹得以进入贞节坊,同时受到了赞扬。
C.纪晓岚认为,贫穷人家节孝困难,富贵人家节孝相对容易,而张氏能忍受贫穷中至极的艰苦并尽其本分,确实让人佩服。
D.张氏对丈夫忠贞一生,逝后也与丈夫同葬,满足了心愿,在纪晓岚看来,为她写墓志铭本在情理之中。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青灯忍泪,白首完贞,凄风苦雨,阅数十年如一日,非心如铁石者不能。
(2)然以境遇论,贫贱者身无所倚,仰事俯畜无所资,其艰苦诚为至极。
【小题4】结合文章第二段,简要概括张氏尽“女子本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