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夜将半,南望书所见
[清]黎简
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
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
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
(注) ①《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
【小题1】本诗________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_______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题2】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2 12: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箫洞虚小传

傳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尺八”。近予临川车衮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

衮,戴湖村人,字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已意。然好弥甚,至妨语食。剡刳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林樾苍蒨中。当月野霜庭、鸟睡虫醒之际,启塞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议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取十一,盖有柯亭、爨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间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笔、苏子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遗予,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塞按,未尝去手   抑:或者
B.乱吴市中,暴得     直:价值
C.园公林监或病之     訾:指责
D.以一丘一壑 彤:用红色涂饰器物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然而他对制箫的痴迷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技术的革新
B.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画都很精美,而最重要的在于所选用的竹子质地优良。
C.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洞虛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传主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他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小题4】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叟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 疾:痛恨
D.以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日”,一般指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岁除”“除夕”。但文中指的是戊午闰月的最后一天。
B.“金鼓”,古代军队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如鸣鼓而攻、鸣金收兵;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文中指的是后者。
C.“仞”是古代表长度的单位,相当于七尺或者八尺。古代表长度的单位还有丈、寻、锱、铢等。文中指瀑布的高度。
D.“优笑”,指古代以戏谑为业的艺人,他们的动作滑稽可笑,又称为“俳优”“优伶”。文中指角抵戏帮的艺人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小题5】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②从何说起,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陀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29)秋,此时康有为22岁。②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小题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龙蛇”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
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
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心无限感慨。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的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E. 全诗是游览名胜古迹之作,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
【小题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翠微峰记

清恽敬

⑴自宁都西郭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

⑵背郭十里,(zhì登)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北即翠微峰。循冈行,有石门木阖,背扃(jiōng上门闩)之,仰视壁而已。冈之东望果盒山,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遂游焉。

⑶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北崖为磴(dèng山道石阶)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少息,为第一巢。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八,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级十有七为第三巢。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杲杲(gǎo,明亮)然射诸峰,峰如相荡矣。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屋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

⑷魏氏之先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身,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南昌林时益、彭士望。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难焉。

注释:①九子,是明朝覆灭后士人魏兆凤之子和其余士人等九人,他们痛悼明朝覆灭,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易堂,乃其避乱之处。②木阖,木制的门扇。③巢,此处为落脚休息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仰视壁而已    ②而阖为从游所
【小题2】文章第⑶段是如何写出翠微峰的陡峭和攀登的艰辛的?
【小题3】翠微峰之所以难于攀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如电影中的远镜头,将宁都西北诸峰尽收眼底。
B.第⑵段多用方位词,写出了山路的回环曲折。
C.第⑶段中划线句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密集。
D.翠微峰非常险峻,令人望而生畏。
【小题5】大凡游记,多写游览之胜、江山之丽。但本文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不同于一般的游记,请从揭示主旨的方法和内容上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
②簸:摇动。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
【小题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
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
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
【小题3】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