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有清誉。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⑤有所思:即《有所思》,古乐府篇名。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丰富,有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深情厚谊,有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有对当政者的不满,有对故乡思念的愁苦。
B.首联写被贬离开国家十载,始得奉召还朝;却又再次贬放远地,与同样再次被贬的友人分别在即。
C.颔联用典巧妙,以典明志,通过“事异”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以柳下惠三次遭贬黜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暗示他们都遭受了打击。
D.颈联“并”“尽”二字用得极为传神: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凄婉地传达出来了。
【小题2】本诗的结句非常精妙,请具体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2 10:4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古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出诗人的落魄、衰老。
D.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小题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
【小题1】找出下面对第二首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小题2】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小题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小题2】(小题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