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文学,有人指出,文学不过是一种生产活动。这是有道理的,他说出了在市场经济下文学存在的状况。这类文学我们称之为可以量产的“类型文学”,诸如“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这类小说都有一些吸引读者的手段,例如侦探小说提供智力游戏的快感,武侠小说依托尚武精神描写武功的神话,言情小说则讲述才子佳人和多角关系的故事,科幻小说讲述对未来猜想的科学梦幻等。“类型小说”最早主要通过报刊的连载发展起来,受市场经济的支配,所以只需将一些套路固定下来,把握其中的要素,形成生产流程,就可以迅速而大量地生产。这一类的小说可以在读者中培养接受习惯,形成固定的消费需求。
在网络文学中,“类型文学”发展得更快,出现了奇幻、仙侠、穿越、灵异、二次元等网络小说。由于网络小说的即时性和连载性,以及写作者与阅读者有更多的互动,其形成固定生产程式和消费习惯的速度也更快。不管我们怎么看待这类“类型文学”,它的出现,是市场条件下文学生产的必然产物。类型产生惯例,形成套路,固定要素,以更方便生产,同时,接受者也形成了接受定式和习惯,消费时依类选择。
然而,文学的发展,总是不可避免地在走向类型化与反类型化冲动之间摆动。这种反类型化的内在冲动背后的动力源,就在于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在于表现和传达真情实感。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如果没有作者真实细致、进入到人心深处的描写,就只是一个情欲泛滥而自取灭亡的类型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在托尔斯泰的笔下,从一个出轨女人最后走投无路自杀的滥俗故事,成为感动世界的杰作,这些都是由于情感溢出了故事本身,作者点石成金,使之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而这种“经典性”文学却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其实,金庸如果只写武侠之士的盖世神功,其结果也只能生产一般的武侠小说。他的作品价值就在于溢出武侠故事本身而书写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虽然被归入科幻类型,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对他们命运的关心,在小说中所赋予的人性和人情,就使它们溢出了“类型文学”的范畴。有了这种“真情”,它们就具有了文学性,具有了艺术性,才能溢出“类型”。
所以,文学艺术重要的还是要传情达意。托尔斯泰说,作家在创作时,要“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的感情”,然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他得出结论,“这就是艺术活动”。理论家会围绕接受者能否获得同样的情感而展开争论。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情本身。作家心中要有理想的读者,将情感诉诸文字,向这些理想的读者倾诉,而接受者以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沟通,分享这一份情感。作家用自己敏感的心体察世界,将“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传达到读者的眼中心中。这时,作者就不是传递一种知识,而是传递一份体温;他写出的作品,就是有温度的作品。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5月15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类型文学”小说通过一些吸引读者的手段,在读者中培养了接受习惯,并带来需求。 |
B.“类型文学”独具的优点:有即时性和连载性,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也有更多的互动。 |
C.文学总是不可避免地在走向类型化与反类型化冲动之间摆动,也总是在摆动中发展。 |
D.福楼拜、托尔斯泰等对生活细节敏感,善于描写,能在作品中表现和传达真情实感。 |
A.前文的“有人指出,文学不过是一种生产活动”,其实就是后文批驳的“靶子”。 |
B.概述“类型文学”的产生、发展情况,是为了分析“类型文学”的负面性特点。 |
C.举福楼拜、托尔斯泰创作名著的例子,在于论述文学表现细节、传达情感的重要性。 |
D.本文的观点是文学艺术重要的是要传情达意,并归结:作者传递体温,作品就有温度。 |
A.使用一些固定的套路,把握其中的要素,就可以迅速而大量地生产受接受的小说。 |
B.“类型文学”是按套路来生产的,但有的不是这样,如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
C.“类型文学”和“经典性文学”并非截然分开,有的小说就同时兼具两者的特点。 |
D.艺术活动是指作家先唤起体验过的感情再传达出来,但不管别人能否体验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