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 郤:通“隙”,隔阂,嫌怨
B.常以身蔽沛公 翼:鸟的翅膀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D.此亡秦之耳 续:后继者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跽曰  ②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能屈能伸,能言善辩,以一番卑词麻痹项羽,满足项羽的自大心理,所说的“河”是指黄河,“关”指函谷关。
B.鸿门宴中刘邦“北向坐”,是最上位,而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则“南向坐”,座位安排体现项羽对刘邦以礼相待。
C.樊哙持剑拥盾闯帐,怒视项羽,项王则握剑跪直身子,摆出警备的姿势,动作、外貌描写传神,顿感气氛之紧张。
D.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樊哙虽为参乘,但从他斥责项羽之语亦可看出他的智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1 05: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踢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啥奔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哈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食舞阳,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高帝复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子伉代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后世著名人物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B.参乘,又写作“骖乘”,读作“cānshèng”,专指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古人乘车以左方为尊,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C.八百户,指八百户人家,这里是说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高祖给他增加了八百户人家供给的财务。
D.谥,本义是指用言论给予褒贬,后来多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亵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髙祖起事。成功后,先在沛公门下做舍人,后因为有战功被封为舞阳侯。
B.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感谢过去项羽没有闭关拒绝他的事,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紧张势态,以便寻求应对之策。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账,豪爽饮酒吃完一只猪腿,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刘邦曾患重病卧宫中,精神疲惫,不见朝臣。樊哙直入官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②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髙帝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 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同“忌”,忌惮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参谋,谋士
C.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特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拔剑切而啗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以其无礼于晋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不如因善遇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无端喜爱,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B.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足智多谋的智者。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不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怒”。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专心)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制止,约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上丝绸衣服)   申之以孝悌之(意思)
C.受业子思之门人(从师学习) 不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背,违反)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咎于年成) 河东亦然(发生凶暴的事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后也借指孤立无助之人。
B.河内,古代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有时专指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亦泛称学校。
D.天子,古代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后亦用来指有资格继承君位的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面对“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的现实,内心很茫然,迫切想知道原因,这是他信服孟子主张,而实施仁政的心理基础。
B.从选文看,孟子的仁政学说,是由“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部分组成,孟子更强调后者,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衣帛食肉”。
C.太史公认同孔子的“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的观点,并认为天子和庶人喜好利的弊端有所不同。
D.孟子的主张不符合所到之国的需要,是因为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以争战为贤能,而他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5

(一)文言文阅读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选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B.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C.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D.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小题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人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弟子为舍人。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遗老:一般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臣民。本文指“前朝的旧臣民”。
D.《史记》和《左传》《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转变持怀疑态度。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