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踢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啥奔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哈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食舞阳,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高帝复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子伉代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后世著名人物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B.参乘,又写作“骖乘”,读作“cānshèng”,专指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古人乘车以左方为尊,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C.八百户,指八百户人家,这里是说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高祖给他增加了八百户人家供给的财务。
D.谥,本义是指用言论给予褒贬,后来多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亵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髙祖起事。成功后,先在沛公门下做舍人,后因为有战功被封为舞阳侯。
B.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感谢过去项羽没有闭关拒绝他的事,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紧张势态,以便寻求应对之策。
C.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账,豪爽饮酒吃完一只猪腿,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D.刘邦曾患重病卧宫中,精神疲惫,不见朝臣。樊哙直入官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②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髙帝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11:3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素留侯张良
B.项伯杀人,臣
C.使使以大王
D.拔剑撞而
【小题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令将军与臣有郤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具告以事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籍何以至此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
B.①⑦②/③/④⑥/⑤
C.①⑦/②③/④⑥/⑤
D.①⑦/②③⑤/④⑥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的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妃嫔
B.其强,以空言求璧    负:仰仗
C.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 倨:傲慢
D.大王必欲臣 急:急切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
②王问:“何知之?” 秦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赵王  故燕王欲结
④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城入赵璧留秦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
D.①②④不同,③相同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冲冠
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④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臣请就汤镬 ⑥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善于审时度势。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赵王不知所措时,蔺相如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认为应该把和氏璧给秦国,于是自己带和氏璧出使秦国。
B.蔺相如有必胜的信心。蔺相如在答应赵王出使秦国时向赵王保证:秦国把城池给赵国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完好无损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C.蔺相如临机应变。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池时,他说和氏璧有瑕疵,得到和氏璧后威胁秦王,秦王无奈把和氏璧给蔺相如。
D.蔺相如不辱使命。蔺相如出使秦国,和秦王巧妙周旋,最终不辱使命,没有让秦王得逞,让和氏璧完好的回到赵国。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