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社会生活
- 人类生活的世界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 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生活
- 世界历史
- 当代中国与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
(1)两则材料中蒋介石对日军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2)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1)“笔记一”中有一处记错,请找出并改正,请补齐第4点笔记内容。
(2)“笔记二”的顺序记乱了,请你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帮他重新排列(只写序号,文字可不必再抄)?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列举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

(3)根据上述表格,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中你有何感悟或启迪?
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92个年头。历史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不能割裂。在这92年当中,大体上有三个30年。
(1)理想追求: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称为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30年。在理想追求的30年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共两党共同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艰辛探索:第二个30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
这期间,中国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运动或变革,请概述其主要内容。
(3)成功实践:第三个30年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30多年。
第三个30年是成功实践的30年,总结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的核心作用?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B.“起来,不愿做努力的人们……” |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井冈山哨口)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 历史阶段 | 时代特征 |
① | 1919-1927年 |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
② | 1927-1936年 |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
③ | 1937-1945年 |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 |
④ | 1946-1949年 |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材料一 时代曙光

材料二 临危受命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图1攻占冬宫的意义。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的历史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克服危机的。用一句话概括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
③有人在观看电影《定军山》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事迹一:1920 年 2 月下旬,陈望道回到老家分水塘过春节。入夜,点上一盏昏黄的油灯。他不时翻阅着《日汉辞典》《英汉辞典》字斟句酌着。他聚精会神,正在翻译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唯其重要,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译得准确、妥切,因而翻译难度 颇高。
事迹二:1926 年 7 月,他任中共金华独立支部书记。12 月上旬,北伐军到达金华,他组织各界人士在五百滩举行欢迎大会,并代表金华各界致欢迎词。他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掀起反帝驱洋斗争怒潮,推动金华革命运动深入开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事迹一中陈望道翻译的“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的书名。翻译这本“非常重要 的书”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2)事迹二中的“他”是谁?为什么他会组织各界人士欢迎北伐军?
(3)两段事迹发生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国情?两位历史名人的事迹共同启示我们该传承怎样的“风范”?
【小题1】(顺应时代的联合)20世纪20年代,***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小题2】(避免是力的联合)1688年,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国革命的成果。此次“联合”( )
A. 出现了克伦威尔独裁
B. 颁布了《人权宣言》
C. 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
D.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小题3】(根年转时局的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宜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云外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会”的共同目标是( )
A. 摧毁法西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