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通____,音____,义_________________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____通____,音____,义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两个文言段落,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词。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斯人,吾谁与归    
物喜    夜昏怠
【小题2】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文:
【小题4】读了有关范仲淹的两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峰路转 
(2)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3)既得泉于山谷之间
(4)掇幽芳而乔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林霏开    山不加增
B.醉能同真无马邪
C.山间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
D.杂而前陈者    后能改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小题4】“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____________(2)执策而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____________ (4)去而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对比阅读《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之(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B.货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C.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D.是谓大同   大同(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3】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甲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的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你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俄而雪
②未若柳絮风起
③陈太丘与友
④撒盐空中差可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甲乙任选一文,说说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晓雾将(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康乐以来
(2)四时
(3)无与为乐者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三句话表达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小题4】两文的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境却不完全相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______”人,《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贬谪的“______”人(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来作答)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夕日欲  
(2)沉鳞跃 
(3)竹柏影也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小题4】苏轼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自己是“闲人”,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或亡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
(3)每至晴初霜旦  旦: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小题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小题4】最后引用渔者歌作结尾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