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张岱(1597-1679)
- 李渔(1610-1680)
- + 林嗣环(1607-约1662)
- 顾炎武(1613-1682)
- 魏禧(1624-1681)
- 蒲松龄(1640-1715)
- 洪昇(1645-1704)
- 孔尚任(1648-1718)
- 查慎行(1650-1727)
- 纳兰性德(1655-1685)
- 方苞(1668-1749)
- 吴敬梓(1701-1754)
- 全祖望(1705-1755)
- 曹雪芹(1715-1764)
- 袁枚(1716-1798)
- 姚鼐(1732-1815)
- 龚自珍(1792-1841)
- 纪昀(1724-1805)
- 其他清代作家
- 李汝珍(1763-约1830)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填空。(1)《伤仲永》“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一句中“闻”是“名声,名望”的意思,文中“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中“闻”的意思是:______。
(2)《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一句中“之”是“的”的意思。《狼》“又数刀毙之”一句中“之”指代“狼”。文中“于厅事之东北角”一句中“之”的意思是: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小题3】《口技》一文不仅从正面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还多次描写了______,前后两次交代了______,从不同侧面突出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小题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夹百千求救声 ②夹岸数百步 |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D.①几欲先走 ②老翁逾墙走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小题3】下列句子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一项是( )。
A.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B.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
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波水声。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上文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朝代)的林嗣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了人们深夜救火前后的情形。 |
B.第②段表达了作者对艺人表演的赞美。 |
C.第③段写了宾客的肖像、心理和动作。 |
D.选文表现了艺人表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