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口技》,完成下列小题。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填空。
(1)《伤仲永》“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一句中“闻”是“名声,名望”的意思,文中“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中“闻”的意思是:______。
(2)《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一句中“之”是“的”的意思。《狼》“又数刀毙之”一句中“之”指代“狼”。文中“于厅事之东北角”一句中“之”的意思是: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小题3】《口技》一文不仅从正面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还多次描写了______,前后两次交代了______,从不同侧面突出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3 05:5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日:“忠臣孝子也。”客日: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日:“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日:“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③府君:对太守之称。④伛:弯腰。⑤放:流放,放逐。⑥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 人名,均侍奉父母十分孝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尊君在___
⑵元方入门不___
⑶足下言何其也___ 
不相答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小题3】下面句中的“而”字有几种意义( )
①客惭而退  ②曲肱而枕之  ③博学而笃志  ④相委而去  ⑤学而不思则罔
A.2B.3C.4D.5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表现出怎样的共同特点?

同类题2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东汉人,学识渊博。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无从书以观专心B.慕圣贤之道精求精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得患失D.未尝稍降色义正
【小题2】(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小题3】从甲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小题4】乙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  ②称:称赞、赞许 ③履行:实践、做 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  ⑥法:效法  ⑦师:学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顾: ⑷下车引之引: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B.驱之别院。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邑八景之一也。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小题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