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河中广
(2)深悸魄
(3)浚波颓垒
【小题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小题4】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4:4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后答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鸿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洞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节选自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记》)

(注)①橫亘:横贯。②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乘御风  奔:
(2)引凄异    属:
(3)哀转久    绝:
(4)麓而右    循:
(5)坳右转    逾: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小题3】(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高的特点。(甲)文从侧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乙)文从正面写出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甲)(乙)两文写景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峽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沿溯阻绝     (2)多趣味
(3)直视无     (4)窥谷忘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从石首①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墨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②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③。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余笑曰:“同胞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岳阳纪行》袁宗道)

(注释)①石首:地名。②濡迟:慢。③尼:滞留。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
①略无
②虽乘御风
暮风极大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至夏水襄陵    相与步中庭
B.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自康乐
C.故渔歌曰 经纶世务
D.春冬时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
【小题4】甲文写三峡风光,乙文写岳阳风光各有怎样的特点?都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