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小题1】解释加点字。(1)不亦悦乎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
(3)不逾矩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______的修养。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青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不亦说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 B.学者之大忌 |
C.择善而从之 |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本诗对卖炭翁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心理和动作描写。【小题2】诗歌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出______。
【小题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描写了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由此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描写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他悲惨的生活境遇。 |
C.“晓驾炭车辗冰辙”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心酸劳作。 |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的生活境遇。 |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小题2】诗歌最后说“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说明了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小题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⑴人不堪其忧
⑵博学而笃志
⑶切问而近思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3】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
C.“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 |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饭疏食
(4)非淡泊无以明志
(5)意与日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
【小题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
(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小题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