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自然界中氧循环
- 自然界中碳循环
- 自然界中氮循环
-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 +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 克.
(2)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它产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 .(填编号)
(3)有同学认为用图2所示装置C代替上面的装置A,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X,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该气体,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的说明问题.你认为在O2、N2和H2三种气体中,X应选择哪一种气体?

(1)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 克.
(2)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它产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装置 | 反应前 | 反应后 |
A | 试管的质量36.2 克 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 | 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 克 |
B | 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 克 |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 .(填编号)
A.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 |
B.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 |
C.氧化铜和炭粉没有完全反应 |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A.A | B.B | C.C | D.D |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 | A | B | C | D |
x | CaO | BaCl2 | Cu(NO3)2 | K2SO4 |
y | CaCl2 | Ba(NO3)2 | Cu(OH)2 | KCl |
z | CaCO3 | BaCO3 | CuSO4 | KNO3 |
A.A | B.B | C.C | D.D |
下列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 →Fe2(SO4)3 | B.CuO →Cu(OH)2 |
C.CaCO3→Ca(OH)2 | D.BaCl2→Ba(NO3)2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OH)3→FeCl3 | B.CO2→ CaCO3 |
C.KNO3→ KCl | D.CaO→CaCl2 |
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除D外,均含同种金属元素,且该元素的化合价在A中最低,C中最高。它们存在如上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且均有A生成。C是常见红色颜料,D是常见气体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 ;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A的名称 ;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