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余姚上空出现了天文奇观——霓虹,“霓”与“虹”是一种相对应的自然现象,都是阳光在空气中的水珠内经过光的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霓”又叫“副虹”,形成与彩虹原理大致相同,但彩带的排列顺序和彩虹相反,从外到内依次是紫、靛、蓝、绿、黄、橙、红,属于光的_____现象。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树林中地上的光斑是树叶缝隙形成的太阳的虚像
B.形成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C.当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角是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一些科研工作者,受到三棱镜对自然光的色散现象(如图甲)启发,通过精细实验发现:分别用红光和紫光以图乙所示的方式照射凸透镜时,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略有差异(图中a、b点),请你分析判断,图乙中的a点是__________(填“红光”或“紫光”)照射时的焦点位置。
(2)为适应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我市各中小学都配备了电子白板。投影机的光射到表面并不光滑的白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故教室各个座位上的同学均能看到投射到白板上的内容,此时若有一只较小的飞蛾趴在镜头上,屏幕上将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显示飞蛾的像。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由1、2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___。
(2)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位于“C位”的浙江园打造了新时代、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画卷展示了“美丽浙江”风采。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金鱼看起来很“浅”B.假山的倒影C.阳光穿过树木D.喷泉附近出现彩虹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光线小岛”,这个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光射向平面镜、透镜、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选填“分解”或“色散”)现象,它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色光组成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甲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这是由于不同的色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受此启发,在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肯定是不同的。请你说出,凸透镜对________色光的焦距较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当用蓝色的光照在红色的玫瑰花和白色的水仙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B.玫瑰花仍然呈红色,水仙花呈蓝色
C.都呈蓝色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早晨看到草上的露珠映在日光中能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而改变,这是为什么?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