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压
- 电压表的使用
-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 +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现有两只小灯泡L1和L2,它们的额定电压分别是2.5V和3.8V。
(1)图甲是小红测量小灯泡L1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红将实物电路图甲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亮。(___)
②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红发现灯泡L1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L1不亮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小红在弄明白原因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I、U数据,并作出图乙所示的I﹣U图象,则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2)小华用两只电流表A1、A2和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小灯泡L2的额定功率。具体操作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为___A,小灯泡L2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L2的额定功率为__W。
(1)图甲是小红测量小灯泡L1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红将实物电路图甲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小灯泡变亮。(___)
②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红发现灯泡L1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L1不亮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小红在弄明白原因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多组I、U数据,并作出图乙所示的I﹣U图象,则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2)小华用两只电流表A1、A2和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小灯泡L2的额定功率。具体操作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为___A,小灯泡L2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L2的额定功率为__W。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4:5,此时灯L1、L2的电功率之比是()


A.4:5![]() | B.4:1![]() | C.1:4![]() | D.5:4 |
在电路分析过程中,若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会熄灭 |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 D.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
有两个电阻R1、R2,其阻值的标识已模糊不清,为比较两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四种电路(图中小灯泡规格都相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
B.![]() |
C.![]() |
D.![]() |
学了电学知识以后,大伟将电灯的开关断开,从开关内两个触点引出两根电线接在一个插座上,然后将录音机的插头插入插座,此时录音机( )
A.有电流通过,不能正常工作 | B.有电流通过,能正常工作 |
C.没有电流通过,不能工作 | D.无法判断能否正常工作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由右向左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 |
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
D.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
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7.5V 1.5V | B.6V 1.5V | C.1.5V 7.5V | D.1.5V 6V |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其中R0、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调到左端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A示数变小 | B.电压表V1示数变小 |
C.电压V2示数变小 | D.R0两端的电压变小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为2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0.3 A;若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5 A,通过R2的电流为___A,则电源电压是___V,R2电阻阻值为___Ω。

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图甲所示电路,在a、b两点分别接入定值电阻R1,R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将R1,R2组成并联电路,当通过R1的电流为1A时,通过R2的电流为()


A.0.5A | B.1A | C.2A | D.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