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将边长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面距离水面4厘米,g取10牛/千克,则( )


A.木块受到的浮力是4N |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
C.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1000Pa |
每次铅球项目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想:影响铅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簧,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弹簧被压缩说明力可以使_________。
(2)探究过程
①提出假设: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试验,记录数据如下: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___度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条件下,铅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为小明对子弹射程与水平夹角θ的探究还可进一步完善。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的结论。小明所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你认为他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簧,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弹簧被压缩说明力可以使_________。
(2)探究过程
①提出假设: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试验,记录数据如下:
枪管与水平面夹角θ | 15° | 30° | 45° | 60° | 75° |
子弹落点到枪口的水平距离s∕m | 7.5 | 10.1 | 10.9 | 9.2 | 5.3 |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___度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条件下,铅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为小明对子弹射程与水平夹角θ的探究还可进一步完善。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的结论。小明所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你认为他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如下表: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______汽车运动的力。小轿车刹车后,由于__________,小轿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______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如下表:
速度km/h | 40 | 50 | 60 | 80 | 100 |
反应距离m | 7 | 9 | 11 | 15 | 19 |
制动距离m | 8 | 13 | 20 | 34 | 54 |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______汽车运动的力。小轿车刹车后,由于__________,小轿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______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著名____________实验有力向世人证明了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是很大的;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接近于一标准大气压,即___________毫米汞柱。
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如图是医院为病人输液部分装置,图中A为输液瓶,B为滴壶,C为进气管,与大气相通,则在输液过程中(瓶A中尚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瓶A中液面下降,但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随液面的下降而增大;
③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④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随A中液面的下降而减小;

①瓶A中液面下降,但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随液面的下降而增大;
③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④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随A中液面的下降而减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

(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__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g/cm3
(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

(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__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g/cm3
(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
如图,甲、乙、丙是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A.甲最大 | B.乙最大 | C.丙最大 | D.一样大 |
小胡同学把一冰块放入盛有盐水的烧杯里,等冰块熔化后,液面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小明同学把含有一小石头的冰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冰熔化后,液面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长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发生形变.(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

(1)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求木块A的密度。
(3)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1,再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全完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F2,求F1与F2之比。

(1)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求木块A的密度。
(3)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1,再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全完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F2,求F1与F2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