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到稀硫酸中,Y无反应,X,Z都能反应,如果把X、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了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Y>X>Z | B.Z>X>Y | C.X>Z>Y | D.X>Y>Z |
(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对铝的氧化膜进行了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在空气中灼烧铝片会生成 (填化学式);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A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B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无明显反应现象。
进行猜测与猜测: 离子可能会对铝表面的氧化膜产生破坏作用。
实验3:另取用砂纸打磨的一片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将其放入另一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该反应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称量实验反应前后的B片铝片(取出并擦干净),金属片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l-27 Cu-64)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在空气中灼烧铝片会生成 (填化学式);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A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B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无明显反应现象。
进行猜测与猜测: 离子可能会对铝表面的氧化膜产生破坏作用。
实验3:另取用砂纸打磨的一片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将其放入另一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该反应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称量实验反应前后的B片铝片(取出并擦干净),金属片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l-27 Cu-64)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将金属X置于氯化铝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其置于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X +2 AgNO3="==" X(NO3)2+2Ag 。由此可判断X、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Al﹥Ag﹥X | B.X﹥Al﹥Ag |
C.Ag﹥X﹥Al | D.Al﹥X﹥Ag |
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
B.金属1可能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
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 (NO3)2+Sn |
B.Sn+MgSO4=SnSO4+Mg |
C.Sn+2AgNO3=Sn(NO3)2+2Ag |
D.Sn+2HCl==SnCl2+H2↑ |
现有a、b、c三种金属,将a、b分别放入稀硫酸、c的硝酸盐溶液中,现象如下表所示: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 | b |
在稀硫酸中 | 无反应 | 溶解并放出气体 |
在c的硝酸盐溶液中 | 无反应 | 无反应 |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b、a、c | B.c、b、a | C.b、c、a | D.a、c、b |
把足量的铁粉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A.ZnSO4、CuSO4 | B.H2SO4、CuSO4 | C.HCl、CuSO4 | D.Mg(NO3)2、Hg(NO3)2 |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甲 | 乙 | 丙 |
空气 | 剧烈燃烧 | 变黑 | 变黑 |
氧气 | 更剧烈燃烧 | 变黑 | 剧烈燃烧 |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 B.甲>乙>丙 | C.乙>丙>甲 | D.丙>乙>甲 |
为了验证Cu、Zn、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下列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
提出假设:对于如何选择化学试剂问题,他们各抒己见.
(1)甲同学认为,应选的试剂是:Zn、FeCl2、Cu;
(2)乙同学认为,应选的试剂是:ZnCl2、Fe、CuSO4;
(3)丙同学认为,只要分别将Cu、Zn、Fe投入稀盐酸中,根据它们产生的不同现象,同样也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你认为,他们选择试剂的方案中,可行的有 .(填以下序号)
查阅资料:①不同的金属,活动性是不同的;有的金属能与酸起置换反应,有的则不能.
②在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他们各自按自己选择的试剂进行探究.
(1)甲同学发现,把Zn、Cu分别投入FeCl2溶液中,只有 的表面才有黑色固体析出.
(2)乙同学发现,把Fe分别投入ZnCl2和CuSO4溶液中,只有在 溶液中Fe的表面才有固体析出.
(3)丙同学将Cu、Zn、Fe分别投入稀盐酸中,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丙观察到的现象是:Cu的表面 (有、没有)气泡产生;丙同学所说的不同现象是指 。
实验结论:他们充分交流后,发现得出的结论相同,即Cu、Zn、Fe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提出假设:对于如何选择化学试剂问题,他们各抒己见.
(1)甲同学认为,应选的试剂是:Zn、FeCl2、Cu;
(2)乙同学认为,应选的试剂是:ZnCl2、Fe、CuSO4;
(3)丙同学认为,只要分别将Cu、Zn、Fe投入稀盐酸中,根据它们产生的不同现象,同样也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你认为,他们选择试剂的方案中,可行的有 .(填以下序号)
A.甲同学 | B.乙同学 | C.丙同学 |
②在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他们各自按自己选择的试剂进行探究.
(1)甲同学发现,把Zn、Cu分别投入FeCl2溶液中,只有 的表面才有黑色固体析出.
(2)乙同学发现,把Fe分别投入ZnCl2和CuSO4溶液中,只有在 溶液中Fe的表面才有固体析出.
(3)丙同学将Cu、Zn、Fe分别投入稀盐酸中,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丙观察到的现象是:Cu的表面 (有、没有)气泡产生;丙同学所说的不同现象是指 。
实验结论:他们充分交流后,发现得出的结论相同,即Cu、Zn、Fe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