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台州是个滨海城市,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这过程中()
A.水的质量不变 |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20°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A.小于3克 | B.等于3克 |
C.大于3克 | D.大于等于3克 |
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
C.江水、肥皂水、碘酒 | D.酒精、泥浆、汽水 |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1)20℃时,将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要使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3)某实验室需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以备用,请你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
温度(℃) | 0 | 20 | 30 |
溶解度(g/100g水) | 13.3 | 31.6 | 63.9 |
(1)20℃时,将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要使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3)某实验室需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以备用,请你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
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不对应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现象 |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煮熟 |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 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 煮熟的汤圆浮在水面上 |
探究原理 |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物体的浮沉条件 |
应用 | 高压锅 | 飞机 | 吸尘器 | 轮船 |
A.A | B.B | C.C | D.D |
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_____。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_____。
①溶解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密度
图甲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乙烧杯中盛有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00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B.升高温度,该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C.在t℃时,恒温蒸发烧杯中的水分有晶体析出 | D.在t℃时,该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是a克 |
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a![]() | B.转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 |
C.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
为了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资料)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空气中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并将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
(实验反思)
(1)实验前,小科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不严谨的地方,你认为应当对实验作如何改进?________。
(2)经过改进后,通过实验中________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产生了水。
(3)整理实验器材时,小科发现丙试管底部有发热现象,猜想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但小雪对小科的猜想提出了反驳,她反驳的依据是________。
(资料)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空气中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并将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
(实验反思)
(1)实验前,小科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不严谨的地方,你认为应当对实验作如何改进?________。
(2)经过改进后,通过实验中________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产生了水。
(3)整理实验器材时,小科发现丙试管底部有发热现象,猜想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但小雪对小科的猜想提出了反驳,她反驳的依据是________。